魏書光
證券期貨業的標準化,是資本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隨著中國證監會對于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出爐,證券期貨業基礎建設迎來了“施工圖”。
近日,證監會科技司組織起草了《加強證券期貨業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面向行業征求意見,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行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分工,為金融強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技術支撐。
《行動計劃》采用重點任務逐一列條的方式,結構上與去年11月《關于加強證券期貨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內容相互對應,共分為5大部分43條任務。其中,第二部分占用篇幅最多,主要是從開展通用基礎、數據治理、業務標準、信息披露、信息技術、金融科技、綠色證券、信創標準體系建設八個方面,推動重點領域標準研制。
此外,《行動計劃》對不同金融業務的標準制定劃出了重點,證券業以證券經紀業務、跨境業務等標準化需求為重點,基金業以公募基金業務數據資產、公募基金監管數據報送質量管控等為重點,期貨業以期貨行業系統接口、期貨經紀業務等為重點,組織相關行業機構開展標準研制。
看完《行動計劃》,不得不說一下證券期貨業標準化的一個重要時代背景和行業發展現狀,那就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在證券期貨業的深入應用,技術與業務進一步深度融合,證券期貨業生態和業務模式已經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一方面,數字化社會的飛速發展,正在推動證券期貨公司和基金公司更多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客戶服務、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加快公司數據化轉型,而且更多公司越來越注重數據在業務發展中發揮的重大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國內證券期貨公司在經紀業務、系統接口等數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信息系統建設孤島化、數據存儲碎片化、跨平臺數據口徑不一致等諸多問題,很難從源頭管控數據標準和質量。
同時,證券期貨業不同主體、品種間的業務聯系日益緊密、數據交換頻率加快、數據規模不斷增長、數據共享需求持續增加,亟需結合證券期貨業相關參與方使用需求,構建一套具有通用性、擴展性和科學性的基礎數據元標準。而缺乏相關業務的統一標準,已成為業內加速數字化轉型和尋求發展突破的主要障礙。
顯然,從這個行業背景出發,證券期貨業可以借標準化工作契機,加快打破行業內部壁壘,為證券期貨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打好基礎。而鼓勵成熟的企業標準向團體標準轉化,有助于行業服務質量的整體提升,勢必推動整個證券期貨行業的生產力升級。
此外,綠色證券也是此次《行動計劃》的一大亮點。在國家“雙碳”目標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ESG表現以及ESG評級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今年4月12日,三大證券交易所發布了證券交易所的ESG披露指引。4月18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了一個環境社會治理(ESG)標準化項目研究組,負責研究中國ESG標準的需求和戰略發展路徑。5月27日,財政部發布了對標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委員會(ISSB)S1標準的中國可持續披露準則草案。
顯然,中國在今年的ESG標準化發展上明顯提速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正由自愿披露逐漸向強制披露演變,ESG報告不再僅僅是“錦上添花”,而將成為它們在資本市場的“硬性標配”。
ESG信披標準化尤為重要。但由于國內外ESG信披標準各有側重、標準存在差異,所以中國的ESG標準應該總結中國的發展經驗、模式和敘事方式,加快進程搶占全球ESG行業標準先機和話語權。隨著ESG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的逐漸統一規范,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清晰和一致的評價框架,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投資。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