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零售公司沃爾瑪的減排目標受阻。
沃爾瑪日前發布消息稱,可能會推遲其實現中期2025年和2030年目標的進程。它們將繼續報告進展,并在2025年根據可用的最佳信息和假設考慮修訂減排目標。該公司將此歸咎于能源政策、基礎設施和低碳技術的可用性方面存在障礙。
此外,沃爾瑪公布了2023財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包含范圍一和范圍二,分別是8.11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和6.95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較上一年增幅為4.51%、3.27%。
沃爾瑪認為,實現凈零目標的過程并非是線性的,并指出了2023年排放量上升的三個驅動因素,包括老化的制冷設備造成的污染、運輸產生的燃料排放以及可再生能源擴張相對于業務增長的放緩。
根據國際排放核算工具溫室氣體(GHG)核算體系,范圍一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產生的直接排放量,即與企業生產環節直接相關,涵蓋消耗煙煤、柴油、天然氣、汽油產生的排放,以及水泥生產等的制程排放等;范圍二是指公司消耗的外購電力、熱力或冷源產生的間接排放。
在范圍一的排放構成里,固定燃料占比19.2%,運輸燃料占比 24.9%,而現場制冷劑占比高達 54.6%,成為范圍一排放的主要來源。
沃爾瑪2023自然年運營排放量(單位: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圖片來源:沃爾瑪官網
沃爾瑪是一家美國跨國零售公司,總部位于阿肯色州本頓維爾,是由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在1962年創立,并于1972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該公司在全球雇傭了約210萬員工,并在19個國家經營著超1萬多家商店和俱樂部以及電子商務網站。
據今年8月發布的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名單,沃爾瑪連續11年蟬聯榜首。2024財年,沃爾瑪總營收為6481億美元,同比增長6%;營業利潤為270億美元,同比增長32.2%。
作為全球營收最高的企業,沃爾瑪在2016年宣布了其減排目標:與2015年的水平相比,計劃到2025年將碳排放量減少35%,到2030年減少65%。
沃爾瑪也成為全球首家制定減排計劃并由基于科學目標倡議((SBTi) )批準通過的零售商。SBTi是由CDP、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發起的一個合作組織,致力于界定和推動以科學為基礎的減碳目標和實踐。
與此同時,沃爾瑪還制定了到2040年實現全球運營的零排放目標,并強調不依賴碳抵消。
碳抵消是指通過投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以補償或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實現總體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或零排放。碳抵消項目包括植樹造林、可再生能源項目、甲烷捕獲、碳捕獲和存儲技術(CCS)。
該公司計劃通過三方面舉措實現2040年凈零目標,包括:到2035年,獲取足夠的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實現公司的設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到2040年,實現車隊的電氣化并消除排放;到2040年,在公司的門店、會員店以及數據和配送中心,改用對環境影響小的制冷劑進行制冷,使用電氣化設備進行供暖和備用發電。
沃爾瑪公布了2015-2023年間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總體來看,這九年期間排放量呈現下降趨勢,然而2023年的排放量卻出現了反彈,比前一年增長了3.9%。
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未調整)圖片來源:沃爾瑪官網
沃爾瑪的減排目標受阻,但另一組氣候目標有望實現。
該公司制定了到2025年一半業務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全球所有業務都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截至2023年,該公司通過可再生能源已滿足其全球48%的電力需求,并通過可再生能源合同直接采購了30%的能源需求。
此外,今年2月,沃爾瑪還實現了減少、避免或封存全球供應鏈中10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目標,比此前設定的2030年提前了六年。
沃爾瑪并不是唯一一家預計無法實現氣候目標的公司。
百事可樂今年6月宣布,預計無法實現其2025年的目標,即將100%的包裝設計為可回收、可堆肥、可生物降解或可重復使用。它預計到 2030 年,這一目標將達到 98%。
12月初,可口可樂放棄了2030年的目標,即在2015年的基礎上減少25%的絕對排放量。取而代之的是,該公司提出了兩個新的以包裝設計和使用后收集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計劃到2035年實現。
在金融領域,摩根士丹利在9月發布的最新ESG報告中刪除了早先的承諾,即到2030年防止、消除或減少環境中5000萬公噸的塑料垃圾。
摩根士丹利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由于“滿足其披露標準所需的數據可用性和質量存在挑戰”,該公司將不再單獨跟蹤與塑料廢物相關的活動的融資情況。
此外,科技巨頭谷歌在最新的環境報告中也已不再提及碳中和,轉而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自2007年起,谷歌一直通過購買碳補償來維持碳中和狀態。但很多補償項目存在爭議,例如保護森林的項目等,批評者認為高估了它們的影響。
因此,谷歌已經放棄避免類廉價碳信用,而是轉向通過削減自身的排放并投資碳清除項目來實現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