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電影市場高開低走。根據燈塔研究院數據,2024年票房收入425.02億元,與上一年同期549.52億元相比下降22.66%。年度票房冠軍為春節檔上映的《熱辣滾燙》,該片斬獲34.6億元票房收入,對比過去五年,這個成績僅好于2020年。
日常娛樂活動中,電影的存在感似乎越來越低。從觀影人次來看,2024年觀影總人次10.1億,人均觀影頻次2.34次。其中近六成(57%)觀眾2024年一年只看一次電影。“新觀眾”主要是奔著熱門檔期而來。
因此,檔期與非檔期的票房分布繼續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根據《2024中國電影投融資報告》,2024年規模以上票房影片的檔期票房合計為251.35億元,占規模以上總票房的95%,而非檔期票房占規模以上總票房的比重僅為5%。
在此背景下,高投入、大制作的電影為避免試錯,紛紛扎堆熱門檔期,目前2025年春節檔已有6部電影定檔,均為出品方的年度力作。這樣的檔期選擇也使得日常優質電影缺失的問題更加嚴峻,進而導致日常電影市場愈發冷清。
優質電影和市場繁榮,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產業鏈下游院線方認為,如果無法持續輸出優質電影,則難以維持市場熱度;但在上游制片方看來,日常市場低迷導致電影投資風險加大,從立項開始投資人就傾向于選擇熱門檔期。
在筆者看來,當下電影市場破局的關鍵,在于繁榮電影投融資。
必須正視的是,當下電影投融資市場仍處于寒冬。在去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壞猴子影業CEO王易冰坦言,這兩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缺錢”。在機構交流中,光線傳媒也曾表示,過去幾年,社會資本對電影行業投資減少。同時,行業內公司上市和再融資的步伐也放緩了,這都使行業資金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短缺。
筆者建議,可以從四方面入手緩解電影市場投融資困難:
一是鼓勵產業并購。2024年9月份,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整合。
把時間維度拉長,自2016年以來,電影產業并購數量呈現下行趨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首次公告日計,2016年影視院線的并購案例有63起,而2024年僅為23起。因此,應該提高支付靈活性和審核效率,鼓勵電影產業并購,尤其是支持民營電影公司做大做強,在公平競爭中整合資源、加快發展。這有利于提高行業抗風險能力,增強優質電影的投資實力。
二是搭建多元化投融資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鼓勵電影公司充分利用金融資源,投資開發戰略性、先導性電影項目,增加電影專項基金的政策支持力度,開拓細分專項基金賽道,如中國電影基金會下設的“女性電影專項基金”,為中國女性電影發展提供支持。同時,利用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做好項目信息公開查詢、展示。
三是豐富非票收入,縮短項目回款賬期。當前電影項目的投資周期較長,2024年票房收入前50名的國產影片平均備案到上映的間隔時間為2.71年,而項目的商業模式較為單一,收入主要依賴票房。因此電影公司應著力于開發電影衍生品、版權銷售、在線流媒體平臺等多元化收入渠道,減少對票房的依賴。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優化財務管理,縮短應收賬款周期,提高資金周轉效率。以此緩解財務壓力的同時,也有利于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電影投資市場。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由于電影行業屬于輕資產行業,當前金融機構的支持工具主要是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設備更新貸款和產業基金服務等。在實際解決需求方面,還可以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通過貸款、股權投資、基金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全面提升電影制作和發行各環節的融資效率,為電影公司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
“讓資本與電影更親近。”正如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在第七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所言,要想從電影大國向強國邁進,必須要營造更加開放、公平、法治化的投資環境,吸引資本參加電影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