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正加速出清不良資產。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廣州農商行(1551.HK)、哈爾濱銀行(06138.HK)、廣發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期頻繁轉讓不良資產包,從已轉讓成功的項目來看,受讓方多為全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分支機構或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比如,廣州農商行已于2024年12月30日以99.93億元向廣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資產)出售并轉讓資產,此次交易將分批次以現金進行支付。
某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省級公司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說,歲末是企業推進年度財務結算工作的關鍵節點。此時,銀行會聚焦于清理那些尚未收回的債務款項。隨著時間愈發臨近年底,不良貸款處置的頻次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增多。
不良資產包虧損轉讓
根據公告,廣州農商行估計所轉讓資產的總額約100億元,預計產生虧損約3.4億元。最終,廣州資產以99.93億元接手上述資產包。廣州資產官網注冊資本達63.09億元,是由越秀資本牽頭設立的廣東省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截至2024年9月30日,廣州農商行所轉讓的債權資產中,按行業劃分,房地產業本金余額114.66億元,占比96.67%。據公告,上述轉讓資產的收益惡化明顯。2022年,這筆資產稅前凈收益為1.24億元,2023年變成稅前凈虧損額6.26億元。
華南某股份制銀行對公客戶經理對界面新聞記者說,“之前地產市場好,銀行的地產貸款余額占比很高,但是市場急轉直下,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資產,現在處置非常麻煩,銀行盤活這些不良資產是不太現實的。”
2024年12月26日,廣發銀行公告稱,璟粹2024年第九期不良資產收益權已經成功轉讓,受讓方為廣東粵財信托,資產原始金額為49.49億元,實際轉讓金額為2.5億元,相當于打了0.5折。
有城商行特殊資產部門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銀行面臨的不良壓力比較大,為了盤活資產降低不良率,大部分情況下只能將債權“虧損”轉讓,這個現象很常見。
除此之外,去年12月以來,包括交通銀行、中信銀行、甘肅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掛牌轉讓不良貸款,涉及房地產貸款項目、個人消費貸、信用卡等。
對于商業銀行在年底加速處置不良資產,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指出,每到年底,銀行都會加大力度處理不良資產,“卸下包袱”來確保明年能夠更輕松地開展業務。
上述資管公司人士進一步解釋稱,銀行針對不良資產所采取的處置模式具備一定特殊性,通常而言,當不良資產累積至特定規模時,便會啟動統一的評估流程與處理程序。如此一來,也就自然而然地引發了在某些特定時間節點,不良資產集中轉讓的現象頻繁涌現。
創新資產處置方式
整體上看,商業不良貸款轉讓呈加速趨勢。
銀登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的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掛牌數量分別為86單、224單和288單,呈加速出清趨勢。前三季度成交規模為1276.3億元,同比增長106.99%。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界面新聞記者說,2024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成交的總金額同比翻倍,背后由多重因素構成,一是銀行機構不良貸款高效處置的需求有所提升,二是前期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情況較好,機構更傾向于選擇通過此類途徑來實施處置,三是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參與機構名單仍在持續擴容,有更多機構加入公開處置不良的行動中來。
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371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6%,較上季末基本持平。
上述資產管理公司省級公司人士說,銀行對不良資產處理的需求很多,效率并不高,以前主要依靠訴訟、債務核銷、不良資產證券化等手段來處理不良資產。“對于那些很繁瑣、金額不大的個貸不良資產,商業銀行處理的難度更大,基本委托專業的機構處理。”
商業銀行處理不良資產的方式也在增加。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該辦法拓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范圍,明確可開展咨詢顧問等相關業務,同時界定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標準。
甬興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鄭嘉偉表示,商業銀行對于不良資產的多元化處置方式有強烈的需求,批量轉讓不良資產能夠提高商業銀行處置效率和市場流動性,有助于銀行快速回收資金,降低不良率。同時,監管部門也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拓寬不良資產的處置渠道,創新不良處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