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ity不city”到“周五下班去中國”,如今入境游已經成為一種新潮流。
特別是免簽政策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涌入中國,入境游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感知中國的重要窗口。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全年累計簽發外國人簽證證件259.7萬本次,同比上升52.3%。全國各口岸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
“去年是入境游強力恢復的一年,也是修復信心的一年。”桂林唐朝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周曉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整體看,公司2024年入境游訂單量比2023年增長4至6倍,過境免簽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回升。今年,公司設定的目標是較2024年再翻一番。
有酒店聯合商鋪打折,有酒店招募小語種人才
“我是第三次來中國旅游,這次先去了成都、長沙、張家界,然后又去了桂林。”來自澳大利亞的Kevin Chen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來中國旅游很方便,特別是30天免簽政策讓時間更加充裕。Kevin Chen這次參加的是澳洲旅游團,來中國的航班、酒店都安排得非常好。
“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風景秀麗,美食天下第一。”Kevin Chen向記者表示,來中國旅游的性價比很高,不僅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還能夠放心、大膽、安全地游玩。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2024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入境游人數暴增,成為不少外國游客爭相打卡的目的地。
據統計,2024年上海邊檢總站共查驗入境外籍人員456萬人次。其中,浦東機場口岸入境外籍人員數量達389萬人次,位居全國空港首位。免簽入境外籍人員數量167萬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4.7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京口岸共辦理免簽入境外國人92萬人次,為6.4萬人次符合入境條件的外籍旅客簽發144小時和240小時臨時入境許可,分別是2023年同期的4.9倍與2.2倍。
2024年,成都累計接待入境外國游客(不含港澳臺地區)114萬人次、同比增長190%,在蓉消費約16.17億元、同比增長300%,位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上海興國賓館市場傳訊部總監朱懌靜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上半年,酒店接待入境外國人較上年同期上漲了1.92倍,全年預計增長2倍左右。“周末,韓國人來的比較多。”
“去年7月份開始,我們就在著手準備city walk的內容,比如酒店與武康路等網紅街道上的咖啡店、冰淇淋店合作,對住店客人給予消費優惠。外國游客對活動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朱懌靜說。
“去年下半年我們酒店外國住客占比達到40%左右。”上海東錦江希爾頓逸林酒店市場傳訊經理曹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酒店接待了來自俄羅斯、日韓,以及中東、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
“由于日韓客人越來越多,酒店也在加強語言培訓并招募相應人才。”曹菲向記者透露,酒店接待人員都能夠保證流利的英語交流,但來自日韓的客人數量有所增多,酒店正在招募相關人才,以保證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韓國游客打卡中國美食和美景
樸恩智是韓國一家公司的白領,此前剛剛結束了上海的旅程。談到近期為何身邊的朋友紛紛來中國打卡,樸恩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選擇來到中國旅游,實際上也是在打破自己原有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網絡上的旅游博主起到了很大作用。“youtube和instagram上的旅游攻略變多了之后,也吸引包括我在內的韓國年輕人下定決心來到中國看一看。”
樸恩智是第一次來上海,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此次來到中國就是借助免簽政策。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此次來到中國就是借助免簽政策。免簽政策對年輕人是有吸引力的。“以前來中國需要辦簽證,無論時間還是經濟成本都不低。如果通過代辦,簽證價格甚至趕上了廉價航司的機票價格。”
“我根據很多互聯網博主的推薦,打卡了中國美食和美景。”樸恩智向記者介紹,她特地去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與魯迅公園,參觀了上海的城市建筑。她對中國的小籠包、麻辣燙和羊肉串情有獨鐘,雖然這些食物韓國也在賣,但來到正宗的地方吃的感受還是有所不同。
在樸恩智看來,作為外國人,打卡上海這樣的“新手村”(玩家第一次進入游戲時所在的地方),自己完全能夠應付,并不需要報旅游團。“剛開始我對移動支付確實有所顧慮,但當下載了微信,并體驗了微信支付之后,發現整個過程非常便利。”
鄭俊男是韓國一家旅行社的導游,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去,韓國游客來中國旅游最常去的地方是張家界和長白山。中國過境免簽政策實施后,青島、北京和上海的熱度迅速攀升。
鄭俊男透露,張家界和長白山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成熟的旅游線路,主要面向中老年群體,但2024年的訂單量只同比增長20%左右。接下來,他會考慮推出更多個性化的旅游產品。
“我們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就是入境游,去年從接單占比看,80%以上都是散客。”桂林唐朝國際旅行社導游賀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因為跟團游不夠靈活,有不少限制。同時,國際航班數量還沒有完全恢復,旅行社拿不到足夠的機位。而且,入境游的外國人對旅游的差異化需求也比較大。
瞄準“不差錢”的外國人,設計書法、中餐課等體驗
自2023年底以來,中國的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截至目前,中國已同26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對38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對54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政策,同157個國家和地區締結各類互免簽證協定。
2024年12月17日,中國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來的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新增21個口岸至60個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過境免簽的外國人可以在24個省(區、市)允許停留活動區域內跨省域旅行。
“去年4月份以來,我們接到的外國旅行社咨詢郵件數量激增。”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入境俄語市場的劉經理(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己主要負責俄語國家市場,2024年下半年以來,每天能接到幾十封甚至上百封咨詢郵件。
“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等俄語區國家對中國旅游市場的興趣顯著增長,特別是俄羅斯的增速特別迅猛。”劉經理告訴記者,外國游客喜歡來華旅游,主要是中國人熱情好客,中國非常安全,另外,我國的歷史悠久、文化豐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旅行社為了抓住客源,紛紛推出了冷門、定制化、差異化的旅游產品。
“美食游、徒步游、古建筑游,安排書法、中文、中餐課等,都是我們近期推出的定制化旅游產品。”賀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
周曉光則表示,歐洲游客旅游周期一般都能達到10天左右,人均消費在3000至4000美元。“我們會根據游客的需求,設計一些體驗環節,或者帶他們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盡量提供多樣化的旅游體驗。”
“我正在探索一些冷門項目。比如之前我帶團去了東北,體驗了沈陽的洗浴文化,評價就很好。”鄭俊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旅游公司也正在開發旅游應用程序,主要面向赴華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