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近日,《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提出多項舉措,著力打通影響中長期資金長線投資的難點堵點,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據券商分析師測算,當前險資、社保基金、基本養老金以及企業年金分別提升1個點股票配置,對應增量資金即可超過4300億元。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方案》意在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與穩定性,優化投資管理機制,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優化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
中長期資金來源相對穩定,投資運作專業化程度高、穩定性強、使用期限較長,通常追求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被稱之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能夠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方案》明確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強化分類監管評價約束,優化產品注冊機制,引導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穩步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為公募基金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對公募基金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位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要提高機構投資者的引導作用,就需要及時抓住市場和投資者需求,持續推出創新和超額收益可預期的產品,提升投研能力,引導資金流入國家戰略產業。
長期以來,監管部門持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為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制定了入市“路線圖”。
尤其是2024年9月份,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并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指明了公募基金的改革方向,也讓公募基金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2.8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方案》還指出,要牢固樹立投資者為本的發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經理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機制,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推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規則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
上述基金公司相關人士指出,提高投資者回報至關重要,要讓投資者分享到資本市場發展的紅利,才能堅定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投資信心,讓各類資金“愿意投、留得住、發展得好”。
打通制度障礙
力促“長錢長投”
《方案》響應市場呼吁,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如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3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凈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于30%;穩步提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細化明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5年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3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核機制。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受限于會計核算、績效考核、償付能力等方面要求,保險資金在權益投資方面還面臨一定現實困難,難以實現“長錢長投”,大部分保險公司的股票投資比例距離政策上限還有較大空間。《方案》破解考核機制和險資權益投資面臨的難題,完善長期考核評估機制,豐富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模式,完善權益投資監管制度,促進保險機構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
這一方面有助于減少短期市場波動對中長期資金投資業績的影響,促進各類中長期資金更好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另一方面,中長期資金也能因此分享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紅利,更好實現保值增值,增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夯實社保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形成良性循環。
在豐富中長期資金投資模式方面,《方案》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此舉將有效提升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積極性和穩定性,有利于中長期資金通過相關機制增厚長期收益。”田利輝表示。
企業年金
開啟差異化投資之路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開啟了企業年金差異化投資之路的探索,要求加快出臺企(職)業年金基金3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核指導意見。逐步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支持具備條件的用人單位探索放開企業年金個人投資選擇。鼓勵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開展差異化投資。
記者了解到,在企業年金管理過程中,大多數企業制定了統一的投資策略進行投資運作,但是執行時難以兼顧不同風險偏好的群體,最終的結果普遍傾向于低風險偏好、低波動容忍,在資產配置上體現為相對較低的權益資產比例。然而,隨著年金運作時間的積累,用人單位的管理經驗不斷成熟,廣大職工的投資者教育水平不斷提升,逐步具備了選擇差異化投資策略的條件。
“鼓勵用人單位放開企業年金個人選擇權,無疑將大大推動這一進程。”工銀瑞信基金認為,在實踐中,職工個人在充分了解策略差異和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的情況下,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投資策略。特別是年輕職工,距離退休有幾十年的時間跨度,容忍和平滑短期波動有天然的優勢,完全可以選擇長期收益更好的投資策略,來充分發揮長期投資帶來的時間紅利。這樣一來,既能夠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權益資金,又能夠發揮中長期資金的引領作用,提升投資長期性和市場內在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