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資產規模再創新高。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保險業經營情況數據顯示,至2024年12月末,保險行業總資產突破35萬億關口,達到35.9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9.86%,繼1月資產規模突破30萬億大關后再上新臺階。這也是保險業總資產探底回升后連續第二年雙位數增長,增速為2017年來高點。
總資產近36萬億,連續兩年雙位數增長
2024年,保險行業保持較快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末,保險行業總資產35.91萬億元,資產規模增加5.95萬億元,較去年初增長19.86%,增速為2017年以來新高;凈資產3.32萬億元,較去年初增長21.57%,增速為5年來最快。
2021年,伴隨著保費增速轉負,保險行業總資產增幅一度降至個位數。但隨著行業轉型深入和保費探底回升,保險行業總資產開始步入增長快車道。2023年末,保險業總資產近30萬億元,同比增長10.35%,重回雙位數增長。
這一增長態勢在各金融機構中表現也相當搶眼。據中國人民銀行初計,截至2024年3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89.15萬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439.52萬億元,同比增長7.3%;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4.64萬億元,同比增長8.7%;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35萬億元,同比增長18.3%。保險業增速最快。
總資產快速增長的同時,保險資金運用規模也站上新臺階。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達到3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6%。
保險業總資產增長的背后,是保險業歷經數年的轉型成效漸顯。2024年,受居民保障性需求上升、預定利率下調、銀保渠道實施報行合一等因素影響,保險公司保費、營收等核心指標向好。
數據顯示,2024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7萬億元,同比增長11.15%。因部分機構正在進行風險處置,行業匯總數據口徑暫不包括這部分機構。
人身險公司實現保險保費收入4萬億元,同比增長13.2%,保費增速自2022年轉正以來持續提升。其中,壽險3.19萬億元,意外險408億元,健康險7731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5787億元。
財產險公司方面,2024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9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略低于2022年和2023年。其中車險9137億元,責任險1372億元,農業保險1484億元,健康險2043億元,意外險534億元。
多家上市險企業績預喜
負債端穩健增長、新會計準則實施疊加2024年9月底資本市場回暖,推動險企去年凈利大增。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4家A股上市險企紛紛發布業績預增公告。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上述4家A股上市險企2024年度凈利潤預計合計較上年同期增加逾1000億元。
談及業績預增原因,中國人壽表示,公司堅持資產負債匹配原則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理念,把握市場機會開展跨周期配置,持續推進權益投資結構優化。2024年股票市場低位震蕩后快速反彈,公司總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中國太保表示,受國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資本市場總體表現向上波動,公司2024年度投資收益同比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同時疊加保險業務價值基礎持續夯實,推動凈利潤較大幅度增長。
負債成本有望繼續優化
展望2025年,保險行業將如何發展?
行業普遍預計負債成本有望繼續優化。前不久,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標志著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正式建立。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客戶保障、儲蓄需求仍在,預計保險行業2025年開門紅保費將平穩增長。分紅險目前已成為大部分公司主打產品,有助于降低險企負債成本,而浮動收益也可以對客戶形成一定吸引力。隨著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落地,險企負債成本有望繼續優化,同時有助于提升價值率水平,是推動NBV(新業務價值)繼續增長的主要因素。
方正證券分析認為,隨權益市場調整以及銀行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調,低預定利率+浮動收益儲蓄型保險吸引力或將提升。展望2025年,預定利率或將再次下調,NBVM (新業務價值率)提升帶動NBV持續增長。
2024年9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版國十條”),也為保險行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
“新版國十條”明確,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蓋面穩步擴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務持續改善、資產配置穩健均衡、償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內控健全有效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框架。保險監管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監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場體系完備、產品和服務豐富多樣、監管科學有效、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業新格局。
不過,行業發展的挑戰依然不小,利率持續下行、權益市場波動考驗行業風險管理超能力,浮動利率產品轉型成效亦有待觀察。
責編:桂衍民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