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巨頭摩根士丹利,對中國資產的看法,有了重大轉向!
近期,中國資產迎來積極變化,華爾街的唱多大軍持續擴容。最新消息顯示,摩根士丹利放棄了對中國股市的看跌觀點,加入唱多之列。這家巨頭剛剛將MSCI中國指數評級從“低配”上調至“平配”(與市場同步),并將2025年底MSCI中國指數的目標點位上調22%,從63點大幅上調至77點,并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目標從6970點上調至8600點,將恒生指數的目標從19400點上調至24000點。
此前,摩根士丹利一直對中國股票持謹慎態度。有外媒指出,摩根士丹利此次上調評級是一個大轉向,表明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可能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此前,高盛提高了對MSCI中國指數的目標,而摩根大通和瑞銀集團也發表了看漲的觀點。
美國銀行甚至將DeepSeek的出現比作阿里201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刻,認為這可能成為中國股市的轉折點:阿里巴巴的IPO吸引了全球長期資本流入中國市場,推動了新經濟的發展。DeepSeek的出現,可能在長期內對中國股市具有結構性積極影響。
摩根士丹利大轉向
日前,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放棄了對中國股市的看跌觀點,轉而更加樂觀,加入華爾街同行的行列,預測在技術突破的推動下,中國股市的漲勢將更可持續。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Laura Wang和她的同事們現在對該資產類別的評級為平配,預期MSCI中國指數到2025年底將升至77點,先前的目標是63點。本月初,該指數已進入牛市。這些策略師寫道:“中國股市(尤其是離岸市場)終于發生了結構性的質變。這讓我們比去年9月的反彈期間更加確信,MSCI中國指數近期表現的改善能夠持續。”
此前,摩根士丹利一直對中國股票持謹慎態度。彭博社指出,摩根士丹利此次上調評級是一個大轉向,表明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可能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即使在去年10月份,當中國的貨幣刺激舉措引發股市大漲時,摩根士丹利幾乎不改其志——只是縮減其低配倉位。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提到,企業為提升股價所做的努力(包括回購)、監管轉變,以及中國的人工智能能力,都是推動升級的動力。策略師稱,他們對中資股的看法從“深表懷疑”轉變為“謹慎樂觀”。摩根士丹利還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目標從6970點上調至8600點,將恒生指數目標從19400點上調至24000點。
摩根士丹利稱,監管部門對民企的大力支持,加上美國政府開始就結束俄烏沖突進行談判,并采取“對等關稅”方式征稅,而非單獨向中國征稅,再加上中國在人工智能(AI)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相信MSCI中國指數未來12個月市盈率可擺脫自2022年徘徊的8至10倍,上升到10至12倍。
摩根士丹利表示,“由于中資股的風險溢價改善只是剛開始,目前外資流入中資股的金額相當低,而且主要機構投資者均極度‘低配’中資股,故全球投資者有足夠的空間去增加對中資股的配置。”
國際大行紛紛發布看漲報告
隨著DeepSeek等公司展示人工智能的進步,中國股市,尤其是科技股,又重新受到全球資金的青睞。國際大行對中國股市的樂觀態度也持續升溫。近期,高盛,摩根大通、德銀、美銀等機構紛紛發布看漲報告。
本周早些時候,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目標位從75點提高到85點,預計將有16%的上漲空間。高盛預計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將會使得中國公司的每股收益在未來十年每年提高2.5%。高盛策略師在報告中寫道,DeepSeek R1以及其他中國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現,已經改變了中國科技的敘事。增長前景的改善以及可能的信心提振,將會提升中國股票的公允價值15%~20%,并可能帶來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摩根大通稱,得益于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國科技股近期的漲勢應該比去年的漲勢更具可持續性。預期中國股票未來10年至15年的每年平均回報率為7.8%。即使中國股票已經出現大幅反彈的情況下,摩根大通仍然認為中國股票具備估值吸引力,對中國股票的看法為“增持”。
美國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球基金經理月度調查中指出,受DeepSeek崛起等利好因素的帶動,買入中國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美銀認為,對中國股票的看法正在從“可交易”(tradable)轉變為“可投資”(investable),這將是心態和資金流向的重大轉變。
美銀將DeepSeek比作2014年的阿里巴巴,認為它能“重塑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吸引“數千億外資”回流,使中國市場從“交易型市場”轉向“可投資市場”。美銀表示,2014年阿里上市曾帶動中國“新經濟”板塊崛起,吸引全球長期資本流入,DeepSeek可能成為當前中國股市的“阿里IPO時刻”。中國AI發展的“圣杯”不一定是“同類最佳”,而是“足夠好”以支持中國大規模AI應用,并推動中國的生產力增長和經濟增長。美銀認為,可以DeepSeek的出現比作阿里巴巴2014年IPO,這可能成為中國股市的轉折點。
美銀認為,DeepSeek將改變全球AI生態系統:DeepSeek的出現可能會改變全球AI生態系統,降低AI應用的門檻。通過開源模型,DeepSeek為全球開發者提供了更高效、更低成本的AI解決方案,促進了AI技術的廣泛應用。美銀還指出,DeepSeek的出現將推動軟件、數據、半導體、互聯網、電動汽車等多個行業的發展。
券商:科技浪潮引領資產價值重估
本輪行情以DeepSeek大模型為契機,引發全球市場震蕩,進而形成了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的新邏輯。
東興證券表示,中國科技資產重估是過去若干年中國體制優勢的體現,是量變到質變的體現。從短期來看,行情延續到兩會是大概率事件,從科技重估的邏輯來看,行情的持續性可能會比市場預期的更好,以大模型平權為代表的科技普惠行情,所覆蓋的行業范圍和對產業的影響程度,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AI對行業賦能的腳步真正開始加快,從C端短短一個月時間,大眾的使用習慣快速轉變,深刻說明各行業真正對AI的接受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認為,AI對行業賦能的快速推進,未來應用端的進展是突飛猛進的,且對行業的改造可能是更為深刻的,行情的縱深度可比肩2015年的互聯網+,從更深層次來看,是超越當年的互聯網+的,大科技行情可能會貫穿上半年行情甚至于全年,這取決于AI在產業的發展進程,我們是非常看好的。”東興證券分析師林陽在其最新發布的研報中說道。
國信證券發布的2025年A股市場春季展望報告也指出,科技浪潮將引領資產價值重估。該券商表示,經濟復蘇周期疊加人工智能產業突圍,景氣成長風格有望突破低估值風格的持續超額收益:
1)市場風格切換邏輯:經濟周期從磨底向復蘇切換時,“低估值+高股息”主線逐漸轉向“高成長”賽道,目前價格由低迷轉為回暖的早周期階段支持科技風格延續。
2)中美投資范式對比:A股機構早期布局銀行股基于成長邏輯(利潤高速擴張),而美股機構投資銀行股更多出自低估值邏輯;當前中美周期錯位下,中國科技企業的自主創新(如DeepSeek模型開源、算力平替)更具戰略價值。
3)產業鏈護城河重構:AI技術突破打破了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國內企業從應用層模仿轉向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如芯片、大模型),形成"技術驅動+價值重估"雙輪驅動。
華泰證券表示,短期來看,1 月社融數據總量并不弱,充分體現了政策“靠前發力”的效果,對市場風險偏好影響偏正面,指數震蕩、結構調整是短期市場演繹的基準情形;中期來看,地產預期改善、產能周期筑底企穩、科技外部性進一步發揮或均改善A股企業盈利預期,市場在盤整后有望進一步上行。操作上,主線交易熱度較高,分歧初現:1)科技成長行情尚未演繹至極致,后續仍有熱點擴散、內部高低切換的機會;2)低位板塊有補漲需求,關注其中有景氣支撐或政策預期改善的內需消費、高端制造板塊;3)紅利仍可逢低布局。
校對: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