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各項舉措、各項政策措施將于2025年底前落地見效,這充分表明中國政府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吸引外資的信心和決心。”2月20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
2月19日,《方案》正式對外公布,圍繞“穩外資”,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方面提出了20項重點任務。會上,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透露,下一步各部門還會推動出臺配套的若干政策文件,形成“1+N”的穩外資政策“組合拳”。
1 中國市場“磁吸力”會更強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邊際有所回暖。今年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229家,同比下降7.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75.9億元,同比下降13.4%,環比增長27.5%。
對于一段時間以來引外資規模的下降,凌激回應表示,當前全球跨境投資仍較低迷,同時,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這一情況對我國吸引外資產生的影響不可低估;此外,部分跨國公司主動調整投資布局,汽車制造業、機械制造業、服裝業等行業引資規模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朱冰進一步分析表示,跨國公司調整在華投資規模和業務主要有幾種類型:一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梯度轉移;二是投資轉型升級需要,有的外資企業雖然關閉了手機、家電、電腦等產線,但同時又增加了新型顯示、新能源電池等高技術產品生產線,并擴大在華研發中心投資;三是因地緣政治等因素分散投資。
“總體來看,外資是有進有出、有增有減的。”朱冰指出,根據外資企業反饋,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和科創活力始終是跨國公司的優先選項。當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隨著新出臺外資政策落地見效,中國市場對外資的“磁吸力”還會更強。
2 盡快出臺2025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凌激表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是《方案》的突出特點之一。例如,《方案》提出,要研究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政策舉措,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范圍,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限制,便利創新藥加快上市,支持外資企業參與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
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1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就修訂后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公開征求意見。
“目前,我們正在根據各方面的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將盡快按程序出臺2025年版鼓勵目錄。”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負責人華中表示,新目錄將重點增加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條目,同時也鼓勵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華中指出,對于下階段出臺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的政策,初步考慮是:在提升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便利度方面,擬從簡化相關事項辦理程序、完善金融服務、優化項目備案管理等環節,進一步暢通企業再投資渠道;在加強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服務保障方面,擬從優化各類生產要素配置、強化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支撐、加強項目全流程服務等角度,統籌對符合條件的再投資項目予以支持。
3 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我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保障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凌激指出,近年來,相關部門已采取積極舉措,確保外資企業參與公平競爭。具體措施包括清理政府采購領域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完善政府采購的質疑投訴和行政裁決機制、依法受理并公平處理企業投訴等。
凌激表示,目前相關部門還在積極推進政府采購法修訂,研究制定政府采購領域“中國境內生產”的具體標準。他指出,《方案》提出要“建立政府采購本國產品標準體系”,就是要明確相關標準,切實保障內資和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的產品平等參與政府采購。下一步,商務部將積極推動這些配套細則盡早落地見效。
目前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已全面“清零”,對于制造業領域未來引外資的關鍵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從深化產業科技創新合作,共享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機遇,發揮園區、集群等載體的穩外資作用,持續做好外資企業服務保障等方面推動落實《方案》各項措施。
姚珺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支持各國企業家、投資人來華創新創業,支持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與國內企業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2019年—2023年,全球服務業跨國投資年均增長6.7%,占跨國投資總量的比重也從49.2%上升到51.4%。在新形勢下,《方案》進一步提出要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深入研究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舉措。
朱冰表示,接下來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加快試點實施節奏、擴大試點地域、擴大重點領域自主開放。朱冰指出,商務部將加強與各部門協同,在電信服務、醫療健康、金融等領域推出更多自主開放措施,并且優先在試點省市進行實施,賦予試點新內容、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