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告別價格戰 引導消費貸重價值惠民生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黃鈺霖2025-03-31 06:55

證券時報記者 黃鈺霖

近日,多家銀行將消費貸年化利率階段性上調至不低于3%,持續已久的消費貸“價格戰”迎來拐點,市場回歸理性。

促消費,少不了銀行助力,消費貸功不可沒。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不含住房貸款的個人消費貸余額已達21萬億元。在政策紅利支持下,2024年汽車換新超680萬輛、8大類家電換新超5600萬臺,“以舊換新”消費市場增量達1.3萬億元。金融活水還精準滴灌至旅游、教育、裝修等民生領域。提額、延長期限,無論是工薪族的家電換新計劃,還是年輕家庭的親子教育分期,低息消費貸切實降低了消費門檻,釋放了民生領域的潛在需求。

然而,在價格戰下,商業銀行凈息差收窄至1.52%的歷史低位,甚至有銀行面臨“高息攬儲—低息放貸”的負循環,資金成本與收益倒掛壓力加劇。更為嚴峻的是,信貸資金“脫實向虛”現象仍存,低息消費貸或淪為套利工具,催生金融空轉風險。此次調整,恰是對不可持續模式的及時糾偏,引導市場從低息依賴轉向可持續的生態構建。

只有金融工具與消費場景深度咬合,信貸資金才能有效激發與轉化消費需求。銀行競爭焦點將轉向場景滲透與體驗升級。有股份行與房產、家裝品牌合作,將貸款嵌入選房、裝修、安居等環節;也有城商行立足本地商戶需求,聯合網點為商戶提供消費補貼。“金融+民生”的閉環,正是政策倡導的“惠民生與促消費有機融合”的實踐。

科技賦能,則是這場轉型的有力動能和保障。如何通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用戶畫像,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精準推送至潛在客群,動態調整利率并實時監測資金流向、攔截套利行為于“第一公里”,均是銀行發展消費貸的必答題。

消費金融的終極目標是惠民生。如何促進消費金融從粗放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如何做好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的路徑轉換,將成為商業銀行需要聚焦的未來戰場。

責任編輯: 王智佳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