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分紅新規正式落地,A股市場迎來分紅生態的深刻變革。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已有843家上市公司對外披露了年度分紅方案或分紅提議,合計擬派發的現金股利超過1萬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鄭州銀行、賽力斯、嶺南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實現了多年來首次分紅,還有多家上市在發布年中分紅或三季度分紅的基礎上,年度分紅仍不缺席,分紅頻次明顯提高。
分紅派現作為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一種方式,重要性不言而喻。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積極分紅有望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同時還有望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使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更為樂觀。
多家公司多年來首次分紅
新“國九條”明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鼓勵公司制定中長期分紅規劃,合理提高分紅率。新的分紅規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成為首個適用的年度報告。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分紅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記者梳理發現,在近期發布年度分紅方案或分紅提議的上市公司中,有多家上市公司是多年來首次分紅。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時隔多年進行分紅的上市公司包括鄭州銀行、嶺南控股、新力金融、豐華股份、悅達投資、銀座股份、賽力斯、大千生態、登云股份等。
3月28日,鄭州銀行發布2024年經營業績,鄭州銀行全年實現了營收128.77億元,同比下降5.78%;歸母凈利潤為17.86億元,同比增長1.39%。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上市的城商行,鄭州銀行曾在2020年至2023年連續4年未進行現金分紅。鄭州銀行2024年年報中披露的相關分紅方案,格外引人關注。
鄭州銀行披露的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顯示,公司擬向在冊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20元(含稅),現金分紅總額為1.82億元,占鄭州銀行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9.69%。
無獨有偶,作為一家從民營企業發展而來的汽車巨頭,賽力斯曾在2020年至2023年連續4年未進行現金分紅。2024年三季度,賽力斯發布了現金分紅方案,為時隔4年來首次分紅。2024年年報中,賽力斯再次進行分紅。
賽力斯發布的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顯示,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97元(含稅),擬派發現金紅利15.84億元(含稅)。包括2024年三季度分紅在內,賽力斯2024年合計分紅金額達20.84億元,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35.05%。
此外,嶺南控股、新力金融、豐華股份、悅達投資、銀座股份、大千生態、登云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時隔多年后,2024年首次進行現金分紅。
龍頭企業引領分紅浪潮
在分紅新規和股東回報雙重驅動下,龍頭企業紛紛推出大額分紅方案,百億元級“紅包”頻現,銀行、通信、石油等行業龍頭表現尤為亮眼。
銀行龍頭工商銀行此前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7861.26億元,同比下降2.5%;實現歸母凈利潤3658.63億元,同比增長0.5%。
工商銀行擬每10股派發1.646元(含稅),派息總額約為586.64億元。加上已派發的2024年半年度股息,全年總派息額約為1097.73億元,占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30%。
通信行業龍頭中國移動的年報顯示,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0407.59億元,同比增長3.12%;實現歸母凈利潤1383.73億元,同比增長5.01%。
中國移動擬向全體股東派發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49港元(含稅),連同已派發的中期股息,2024年全年股息合計每股5.09港元(含稅)。中國移動2024年全年總派息額約為1004.70億元,占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72.61%。
石油行業龍頭中國石油也進行大手筆派現。2024年,中國石油實現營業收入2.94萬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646.76億元,同比增長2.02%。中國石油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0.25元(含稅),共計擬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457.6億元(含稅)。本年度公司現金分紅(包括中期已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人民幣860.20億元,占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52.2%。
龍頭企業大手筆分紅,不僅反映公司的實力和底氣,也表明了公司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排排網財富理財師曾衡偉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積極分紅,將提升市場整體質量,同時穩定的分紅預期,將增強投資者信心,推動價值投資理念的普及。此外,上市公司積極分紅還有利于A股市場與國際成熟市場接軌,提升A股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吸引國際資金流入。
分紅成市值管理重要工具
2023年12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2023年修訂)》,進一步明確現金分紅導向,簡化中期分紅程序,加強對異常高比例分紅企業的約束。
2024年4月12日,新“國九條”后,上交所和深交所均修改了ST和退市規則,對分紅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從2025年1月1日起執行。
對于主板企業,交易所文件提出,對符合分紅基本條件、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低于年均凈利潤的30%,且累計分紅金額低于5000萬元的公司,實施ST。創業板和科創板方面,考慮到不同板塊特點和公司差異情況,將分紅金額絕對值標準調整為3000萬元。
新的分紅政策調整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即對應2022年度至2024年度。即2024年年報公布后,上市公司若分紅不達標將被ST。
“分紅不達標將被ST的規定出臺后,會促使投資者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分紅能力和分紅政策,推動投資者從過去的關注股價波動轉向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長期價值。”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分紅導向下,投資者會更加傾向于投資那些分紅穩定、業績優良的公司,減少對分紅能力差、業績不穩定的公司的投資,這將有利于引導A股市場形成價值投資的理念,優化市場資源的配置。
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指出,中長期穩定分紅是市值管理的有效工具。選擇主動現金分紅的公司,股票投資超額收益與分紅金額正相關;但為了獲取再融資資格而被動現金分紅的公司,股價無明顯超額收益,甚至有負面影響。
責編:葉舒筠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