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安全問題近日備受關注。作為其核心支撐,高精度地理坐標、實時高清影像等關鍵數據的采集與傳輸,已成為保障車輛安全運行的重要基礎。
第一財經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按照自然資源行業標準制定程序要求和計劃安排,自然資源部組織有關單位制定了《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數據傳輸安全保護技術規范》(報批稿)等15項行業標準,并已通過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30)審查。4月2日,該報批稿已開始在自然資源部官網公示。
報批稿顯示,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北京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圖科技有限公司、高德軟件有限公司等參與了該文件的起草。
報批稿規定了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數據的傳輸場景、基本要求、安全保護方法和證實方法,適用于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數據在車載終端、路側終端與地圖專有平臺之間傳輸的安全保護。報批稿提出,數據產品數據傳輸時應由地圖專有平臺提供,采用完整性保護措施。對接收數據需先解密,再進行完整性校驗。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數據傳輸的機密性保護、完整性保護以及身份可信,應利用密碼產品、網絡和通信安全的測評指標進行檢驗。
專家介紹,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包括智能汽車、網約車、智能公交以及移動智能配送裝置等)新業態迅猛發展,為方便出行、減少污染、改善交通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其運行和服務高度依賴實時的高精度坐標、高清影像等數據支持。
智能網聯汽車在運行、服務和測試過程中,需采集、存儲、傳輸和處理多種地理信息數據,包括車輛及周邊道路設施的空間坐標、實景影像(包括視頻等環境感知數據)、點云及其屬性信息(含道路拓撲數據)。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新業態迅猛發展。攝影/章軻
從當前市場運行的情況看,數據的收集、存儲、傳輸和處理者大多為車企、服務商及部分智能駕駛軟件提供商。自然資源部2022年8月印發的《關于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維護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明確,對智能網聯汽車運行、服務和道路測試過程中產生的空間坐標、影像、點云及其屬性信息等測繪地理信息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傳輸和處理者,是測繪活動的行為主體,應遵守相關規定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業內專家表示,上述規范有助于引導相關行業技術改進和模式變革,有效提升智能汽車運行的安全性。理論上而言,智駕有緊急制動、車道居中等功能。此外,業內專家也強調了數據更新的重要性,道路施工信息等地圖數據應及時同步給導航企業,及時引導智駕系統作出相應調整。
自然資源部2024年7月印發的《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有關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有關地方要依托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和“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等,在確保安全合規的前提下,支持車企、服務單位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地理信息數據眾源采集、實時更新、在線分發、安全傳輸等安全合規技術路線,加快標準規范研制,組織開展高級別自動駕駛所需的地理信息服務、測試,促進地理信息新業態發展和新應用推廣。
該通知還提出,各地要及時提供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位置服務,不斷提升天地圖在線服務能力,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地理信息要素等公共數據資源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中的共享應用。
自然資源部在該通知中表示,將依法規范智能網聯汽車涉測繪地理信息行為,促進智能網聯汽車健康發展,通過專項調研、重點督查、“雙隨機、一公開”等加強檢查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