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以上,全年新增2個超千億產業集群,引進億元以上企業項目180個以上——4月10日召開的深圳市寶安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寶安區亮出今年一系列KPI。
寶安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該區GDP同比增長6.8%,增速在深圳各行政區中保持第三、連續四年高于全市。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首破萬億;規上工業增加值2471億元、占全市20.5%,在“工業第一城”深圳扛起了工業大梁。
比持續擴大的工業總量規模更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寶安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5.4%,亦高于全市(42.3%),形成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終端、軟件與信息服務3個產值超千億集群,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今年寶安區依舊聚焦夯實工業“基本盤”,尤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有所側重,著力發展“視半工備、海陸空網”八大支柱賽道,目標新增超千億產業集群2個、500億集群1個。
瞄準“視半工備、海陸空網”
一周7天、一天24小時,“寶安制造”已能覆蓋現代生活從早到晚各類場景。今年“兩會時間”,寶安區特設產品展陳區,徠芬、影石、韶音等海內外平臺“單品冠軍”悉數到場。
“寶安制造”的實力也反映在了2024年經濟數據上。去年,寶安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首破萬億,達1050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471億元、占全市20.5%。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58%,全景相機、骨傳導耳機等23個細分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一,微電機、LED超高清顯示屏等36個細分產品市占率全國第一。
而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2024年寶安區戰新產業集群增加值實現2405.4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二,占GDP比重45.4%。其中,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終端、軟件與信息服務3個集群產值超千億元。
來到2025年,寶安區明確,在維護好現有產業生態的基礎上,著力打造“視半工備、海陸空網”八大支柱產業,這也是“八柱”在該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
具體來看,“視”指超高清視頻顯示,為寶安優勢產業,擁有洲明科技、創維數字、影石創新等一批龍頭企業。該區明確,將重點圍繞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搶灘布局,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擴大優勢。
“半”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集群增加值占深圳全市三成。今年,寶安區將發揮華潤微、重投天科、禮鼎等鏈主作用,圍繞半導體研發與設計、封測等環節補鏈強鏈,使之成為千億產業集群。
“工”指人工智能,為風口行業。寶安區明確,全力競逐人工智能終端賽道,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支持更多企業AI入端。
“備”指高端裝備與儀器和智能終端,為該區龍頭產業,兩個集群產值之和超2000億元,今年將加快核心技術攻堅和終端品牌影響力建設,推出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一批爆款智能產品。
“海”即海洋產業,寶安區擁有175.1平方公里海域、52.98公里黃金海岸線,將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裝備以及航運金融、法務等,加快領軍企業引育,推動金槍魚交易平臺等重點項目建設,健全海洋產業生態。
“陸”即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將力爭引進1-2家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鏈主企業,加快福永汽車城建設,推動申能、南方電網加大戰略布局,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空”即低空經濟與空天,是新賽道,亦是當前各城市競爭焦點。寶安區明確,將加強龍頭企業引進和核心技術攻關,招引無人機整機企業、核心零部件企業2家以上,優質空天項目10個以上。
“網”即網絡與通信,寶安區集群產值近千億元,未來將瞄準衛星互聯網、光載信息、5G-A等前沿技術領域和光芯片、光器件等重點環節,支持企業加大布局,沖刺千億級產業集群。
聯動前海加力招商引資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微觀基礎。數據顯示,寶安區制造業企業總數達5.45萬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7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2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397家。
寶安區政府工作報告透露,2024年該區落地重點項目220個、意向投資額1400億元。同時,寶安出臺了“增資擴產8條”,推動340家重點企業把先進產能留在寶安,形成產值增量565億元。
今年,在穩住存量企業的基礎上,寶安區將聚焦“招大、招戰、招新、招外”,目標全年引進億元以上企業項目180個以上,意向投資額1500億元以上,新設企業注冊資本100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等文件陸續落地,“大前海”建設提速。作為行政區的寶安與作為經濟區的前海,協作聯動不斷加深,《前海方案》《前海規劃》任務清單涉及寶安111項已全面落實。
寶安區此次也明確,要全方位承接前海擴區戰略勢能,推動大項目、大企業、大平臺在寶安片區集聚,尤其在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與空天、海洋經濟、跨境電商、供應鏈、消費文旅等重點產業領域,與前海開展招商聯動、政策聯動,推動優質項目、生態企業、跨境平臺在前海寶安片區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