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以“具身智能生態賦能——共塑未來產業新圖景”為主題的深圳具身智能產業化發展座談會在深交所舉行。
“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受到了美國投資者的熱烈追捧。”座談會現場,優必選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秘書張鉅分享了其剛剛結束的華爾街路演經歷,“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每個小時就是一場路演,一周時間全部排滿,就連‘木頭姐’凱茜·伍德(CathieWood)的方舟基金,要想與公司單獨交流也只能在午餐時間抽空‘加塞’進來,非常火爆。”
在筆者看來,中國具身智能企業受到全球基金追捧的背后,體現出四方面價值邏輯。
其一,頂層設計強化支撐,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各地持續出臺具身智能相關支持政策。比如,2月28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3月3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日前,國家人工智能基金表示,將用好有限資金,緊盯關鍵環節,發揮耐心資本作用,努力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要素保障。
其二,垂直整合效能釋放,產業集群能級躍升。中國具身智能行業依托全鏈條協同優勢,形成“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比如,深圳具備全球最完善的硬件供應鏈,伺服電機、傳感器、控制器等關鍵組件可以在本地快速匹配,大幅降低研發成本,造就了扎實的人才鏈、資本鏈、供應鏈,促使國產化率顯著提升。以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研發的第一臺人形機器人的國產化率為10%,而現在其產品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0%。
其三,部分關鍵技術突破,量產能力穩定提升。中國具身智能企業在硬件(如靈巧手、高精度關節)和軟件(如多模態感知算法、物理交互數據集)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例如,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具備從電機、減速器、控制伺服單元、扭力傳感器,到通信架構的全鏈路自研能力。在運動控制領域,該公司通過端到端神經網絡步態算法,實現了全球首創的自然擬人步態,使機器人動態表現無限趨近真人。江蘇雷利生產的空心杯電機最小直徑可達8mm以內,最高轉速10萬轉/分鐘,全系列配套精密齒輪箱。公司還建有58條自動化產線,為具身智能領域高端制造和模塊化產品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和快速標準交付保證。
其四,商業化快速落地,場景泛化提速。具身智能被視為“AI最強應用”,其硬件載體具備清晰的商業化路徑。當前,具身智能的應用場景涵蓋工業制造、家庭服務、危險作業等領域,如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已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款科研教育版雙足機器人SA01發布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批量化交付。從工業領域到家用領域,具身智能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不過,中國具身智能產業發展仍面臨挑戰,一方面,高端芯片、復雜運動控制系統尚未完全突破;另一方面,高質量數據集稀缺,產業鏈協同不足,商業化模式仍需探索。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中國具身智能產業已經在政策支持、產業鏈整合及技術應用場景上展現出全球競爭力,從技術驗證期進入產業化爆發前夜,盡管部分核心技術仍需突破,但憑借“耐心資本”與創新生態的協同,行業有望在未來5年至10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引領全球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