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重工(002487)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4月11日召開業績說明會,公司董事、財務總監劉愛花,副總經理李新,董事會秘書葛欣等與投資者進行互動交流。
大金重工是中國風電塔樁首家上市公司,是海上風電基礎結構及塔筒解決方案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主要生產銷售海上風電單樁基礎、過渡段、導管架、浮式基礎以及塔筒產品,為客戶提供海上風電裝備的“建造+運輸+交付”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可滿足全球不同地區海上風電項目的多樣化需求。
據大金重工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8億元,同比減少12.61%;實現凈利潤4.74億元,同比增長11.46%;扣非凈利潤4.33億元,同比增長17.7%;基本每股收益0.74元。分配預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80元(含稅)。
大金重工介紹,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降低盈利能力差、回款風險大的國內業務規模,總體收入規模有所下降;受益于出口海工產品高附加值帶來的高盈利,公司實現凈利潤4.74 億元,同比提升11.46%,整體毛利率、凈利率連續三年持續提升。由于海外客戶回款優質,以及公司對國內業務加強回款管控,2024年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10.83億元,相較上年增加2.75億元,連續三年持續增加。
“2024年公司全面進入歐洲海風市場,成功通過絕大多數歐洲頭部業主的合格供應商體系認證,并作為‘一供’或‘主供’形成實質性業務合作,覆蓋歐洲海風市場頭部前五大業主,在手訂單充足。”大金重工表示,公司已完成英國Moray West海塔項目、法國NOY單樁項目、丹麥Thor單樁項目、英國Sofia海塔項目、英國DBB海塔項目發運,項目發運量和交貨范圍明顯增加,囊括歐洲海上風電開發頭部業主3家,所有批次貨物均實現如期、保質交付。
丹麥Thor項目是公司建造的首批無過渡段(TP-less)單樁產品,也是首次由公司自主負責運輸的海外海工項目,對公司在海工產品的工藝管控水平、建造綜合能力和自主航運管理等能力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Thor項目全部批次產品順利完成建造、海運、交付過程,標志著大金重工在深化航運管理建設上邁出了關鍵一步,實現了從自有風電母港建造并發運至客戶目的港的“一站式服務”,獲得了與客戶間更高的信任度和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并為公司后續使用自建特種運輸船執行遠洋運輸業務積累了有效經驗。
據了解,除歐洲市場外,大金重工也在積極參與日本、韓國等亞洲新興市場海風項目投標。公司是第一家參加日本風能展的國內海風裝備企業,已經連續三年參展,并且與日本前三輪海風項目業主建立了密切關系。日本海風項目樁基環節采用歐洲海工項目標準,鑒于公司已出色完成歐洲多個海工項目交付,未來有望在日韓市場獲得良好的市場份額。
根據GWEC數據,預計2024—2028年期間:浮式風力發電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2%,預計到2033年底,全球浮式風電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31GW;就區域分布而言,歐洲將貢獻全球漂浮式風電新增裝機總量的60%,浮式風電技術將于2028年前后度過預商業化階段,該技術的商業化進程預計在2029年實現。
“為應對未來浮式市場需求,公司積極布局唐山曹妃甸海工基地,并于今年4月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成立全球浮式風電中心,全面強化公司作為全球海上風電基礎供應商的全鏈服務能力。”大金重工表示,除研發能力、產能全面提升外,公司首次完成DAP產品模式切換,已構建自主深化航運管理能力。自有船只下水后,將打通建造+運輸+服務全鏈條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