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增持回購以外,近來越來越多銀行也加入自家回購增持的大軍中。記者注意到,近期以來,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披露了股東或董監高計劃增持公告。專家認為,這傳遞出對銀行發展前景、業績增長以及股價穩定的長期信心,有助于提升銀行估值水平,也有助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健發展。
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紛紛回購
4月8日,郵儲銀行的控股股東中國郵政集團率先行動,通過上交所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了該行A股股份1991.02萬股,占該行已發行普通股總股份的0.02%。增持后,郵政集團持股比例從62.78%提升至62.80%,并且郵政集團還表示擬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該行A股股份。
同日,光大銀行也發布公告稱,光大集團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2個月內,通過上交所系統以集中競價等方式增持該行A股股份。光大集團承諾在本次增持計劃實施期間及法定期限內不減持所持有的該行股份,本次增持計劃實施期限不超過12個月且增持比例合計不超過2%。公告還透露,這是為了“充分發揮作為光大銀行控股股東作用,傳遞對該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支持該行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短期內光大集團第二次發布增持計劃。就在上月末,光大集團剛實施完畢一輪增持計劃,累計增持金額超4億元。在本次增持計劃實施前,光大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光大銀行47.40%的股份。
城商行相繼加入增持行列
除了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城商行也相繼加入了增持行列。
成都市國資委實際控制的成都產控、成都欣天頤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增持成都銀行股份,增持價格不超過該行除權除息后的歷史最高股價17.59元/股,擬增持合計不超過7958.87萬股,占該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超過1.878%;合計不低于3979.4353萬股,占該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低于0.939%。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董監高等人士也紛紛自掏腰包增持自家股份。近日,浙商銀行宣布,該行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總行部門、分行、子公司主要負責人計劃以自有資金共計不少于2000萬元自愿增持該行A股股份,增持主體包括董事長陸建強、前不久被提名為行長的陳海強等眾多高管。
華夏銀行、江蘇銀行也分別有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業務骨干計劃以自有資金增持股份,金額分別不低于3000萬元和不少于2000萬元。
“銀行股東及高管通過真金白銀增持股票,不但體現了對企業基本面、盈利能力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而且表明了公司重視股東回報和市值管理,未來將采取實際行動穩定和提升股價的決心。”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武澤偉進一步指出,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銀行股東和高管進行增持。對于銀行來說,這一措施向市場傳遞企業價值被低估的信號,有助于增強投資者長期持有的信心,促進銀行估值逐漸回歸至正常水平。“這不但有利于銀行完成市值管理的目標,同樣會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銀行股估值偏低,隨著宏觀經濟回升,銀行業績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股成為較好的投資標的。增持行為傳遞出對銀行發展前景、業績增長的長期信心,有助于提升銀行估值水平,也有助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