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恒生公司發表網志稱,恒生生物科技指數代表的中國生物科技行業受惠于國家支持政策、對AI的憧憬和對外授權交易增加,自今年年初至今上漲18.01%,大幅跑贏恒生綜合指數在同期錄得的4.69%的升幅。
恒生綜合指數涵蓋港股主板上市證券總市值最高的95%證券,可視為代表港股大市的全面指標。
根據恒生行業分類系統,恒生綜指細分為12個行業指數,反映香港股市不同板塊的表現。截至2025年4月11日,12個行業中有6個行業的漲幅在7.1%至16%之間,另外6個行業下跌0.6%至14.1%。其中,醫療保健業是表現最佳的行業,自今年年初至今錄得16%的漲幅,其后是原材料業(+11.2%)及資訊科技業(+10.4%)
恒生公司表示,盡管多年來醫療保健一直是國家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領域之一,但“創新藥物”直到2024年才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醫療保健特別是創新藥物在國家政策考量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國家的支持政策外,市場對AI可能帶來正面影響的憧憬也成為今年港股的拉動力之一,醫療保健相關股票尤其受惠。事實上,由于AI有望重塑醫療保健行業并提高效率,醫療保健已成為今年恒生綜指中表現最強勁的行業。
例如,藥物研發是一個漫長及昂貴的過程,從開始研發到投入使用通常需要耗費十多年的時間,即使如此,也只有一小部分開發中的藥物能夠最終實現商業化。AI或可以改變整個藥物研發過程——從加快藥品開發,到優化臨床試驗乃至改善生產和供應鏈物流各環節。根據Information Technology&Innovation Foundation的報告,AI可以將藥物研發和臨床前階段所耗費的時間和成本減少25%至50%。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以及其同業所推出的具成本效益的AI模型,令AI的成本門檻大幅降低,有助推動藥企普及AI使用,越來越多的中國制藥公司已積極將AI融入其生態系統。
另一方面,中國生物科技企業近年來不斷提升全球影響力,體現出在政策持續支持創新藥物的情況下,中國已從仿制藥生產國逐步轉變為新興創新中心。在制藥行業中,授權許可是商業策略中的重要一環。對外授權是指制藥公司將其資產(例如藥品或技術)授權給外部合作伙伴,這些外部合作伙伴隨后有權進一步生產、營銷、分銷或銷售授權公司的產品。
對于有意擴大市場影響力、提升產品組合以及提升利潤空間的公司來說,對外授權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數據顯示,中國制藥公司的對外授權交易總規模已從2019年的不到1億美元大幅增至2024年創紀錄的近520億美元。醫藥魔方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制藥公司的94項對外授權交易中,有73項來自生物科技公司,反映出國際制藥公司對中國生物科技公司資產的興趣提升且信心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