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整體小幅震蕩上揚,繼北證50回補4月7日向下跳空缺口后,上證50也成功收復所有失地,科創50指數則堅守1000點大關,創業板指亦圍繞1900點展開激烈爭奪。
市場成交量繼續萎縮,周五甚至跌破1萬億元,創去年“9·24”行情以來最低成交。全周成交5.54萬億元,亦為同期最低(完整周),顯示市場觀望氣氛較為濃郁,后市或還有反復。
兩融余額結束了連續3周的大幅凈賣出,轉為小幅凈買入7.16億元,這顯示了市場信心恢復的新信號。電子行業本周獲得逾28億元融資凈買入,汽車、基礎化工均獲得超10億元凈買入,有色金屬、醫藥生物、國防軍工等也都獲得超億元凈買入。計算機則被融資客凈賣出逾20億元,非銀金融、銀行、通信凈賣出也超10億元。
另據Wind數據統計,銀行本周獲得逾130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入,為唯一凈流入超百億元的行業,商貿零售、基礎化工、房地產、食品飲料均獲得超40億元凈流入,公用事業、計算機等也獲得超30億元凈流入。電子遭主力資金凈流出逾40億元,有色金屬凈流出逾32億元,電力設備凈流出逾23億元。
展望后市,中泰證券指出,在中美核心矛盾并未緩解、總量政策仍將保持克制的背景下,市場仍將處于“高波動——分化加劇”的運行特征中。防御類資產依然具有較高配置價值。長端國債,以及高股息紅利資產如電力、公用事業等方向,具備估值支撐與現金流安全邊際。黃金、核電、軍工等“安全類資產”或受益于全球地緣風險上升。
市場熱點方面,銀行股本周表現強勁,板塊指數5日全紅,累計上漲4.68%,幾乎收出光頭光腳的中陽線,并連續3日創歷史新高。中、農、工、建四大行集體創歷史新高(復權,下同),成都銀行、上海銀行等亦刷新歷史紀錄。
雖然銀行股持續上漲,但截至本周五收盤,42家上市銀行中,僅招商銀行股價勉強收在凈資產之上,其他全部破凈,市凈率中位數約為0.58倍,最低的民生銀行僅0.32倍。
此外,銀行股市盈率全部低于10倍,中位數約為5.92倍,最高的鄭州銀行市盈率僅為8.92倍,最低的青農商行市盈率更是只有3.9倍。
在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背景下,銀行股的高股息率尤其引人矚目。銀行股股息率中位數為4.75%,遠遠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最高的南京銀行股息率達7.94%,江蘇銀行、廈門銀行、滬農商行、上海銀行股息率也超過7%。
高股息的銀行股吸引了險資的高度關注。今年以來,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杭州銀行等多家上市銀行被險資舉牌。
銀河證券表示,政府債繼續發力支撐社融,降準降息預期增強,低利率環境延續,疊加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資金避險屬性提升,銀行股息率性價比凸顯。市值管理深化,中長期資金力量壯大,推動銀行紅利價值兌現。大行增資開啟,基本面積極因素累積,利好銀行信貸投放和風險緩釋。
地產股自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向好數據后頻頻走強,板塊指數連續創出階段性新高。天保基建收獲3連漲停,渝開發亦2連板,金融街、三湘印象、黑牡丹、新華聯也以漲停的強勢姿態收復4月7日的向下跳空缺口。
數據顯示,2025年1月—3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較2024年全年收窄9.9個百分點,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15個百分點,房企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及個人按揭貸款同比降幅均顯著收窄。
華泰證券指出,2025年房企開發業務利潤率仍處底部區間,但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頭部房企憑借“好信用、好城市、好產品”策略展現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