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機構調研個股數量有340只。
近一周,瀾起科技合計獲319家機構參與調研,包括60家基金公司、62家證券公司、84家保險公司等。
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6.39億元,同比增長59.20%;實現歸母凈利潤14.12億元,同比增長213.1%;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2.48億元,同比增長237.4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6.91億元,同比增長131.29%,連續三年持續增長。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12.22億元,同比增長約65.78%,環比增長約14.42%;實現歸母凈利潤5.1億元—5.5億元,同比增長128.28%—146.19%,環比增長17.59%—26.82%;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4.85億元—5.25億元,同比增長120.82%—139.03%,環比增長29.52%—40.2%。
在市值管理方面,瀾起科技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90元(含稅),預計派發現金紅利4.43億元;2024年實施回購金額達4.09億元,預計派發現金股利及回購總金額約為8.52億元,占公司2024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的60%,彰顯公司對股東長期價值的積極回饋。
九號公司、華明裝備、許繼電氣、榮昌生物等個股也有逾百家機構調研,其中大金重工、科興制藥本周股價表現較好。
大金重工一周股價漲逾18%,創出年內新高。受益于出口海工產品高附加值帶來的高盈利,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4.74億元,同比提升11.46%,整體毛利率、凈利率連續三年持續提升。由于海外客戶回款優質,以及公司對國內業務加強回款管控,2024年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10.83億元,相較上年增加2.75億元,連續三年持續增加。
大金重工在調研中表示,全球市場風機大型化的趨勢已十分明確,對大兆瓦風機組件的需求日益激增,但供應鏈和配套設施的滯后成為關鍵瓶頸。目前市場上風電大件運輸船、安裝船等配套能力不足,尤其是針對未來深遠海市場的服務能力欠缺,短期內供需缺口可能擴大。
在發布年報后,東吳證券、民生證券、浙商證券、長城證券等一批機構上調了大金重工今年業績預期。
長城證券表示,大金重工海工裝備引領歐洲市場,“兩海”競爭力不斷加強,在全球海風需求回升、訂單加速釋放的背景下,有望迎來海外訂單交付和新單獲取雙高峰。同時,在自主運輸、漂浮式和新能源發電領域兼容發展,看好長期業績向上。
科興制藥本周股價也創出年內新高。2024年公司整體經營質量顯著提高,主營業務持續穩健向好,國際化戰略實現歐盟市場突破,海外營收大幅增長;國內市場穩健增長,市場份額保持領先;高效推進研發管線,多條創新藥管線數據優異;資源精準配置、全鏈條降本增效成果明顯。
多只機構調研股
股價創新高
本周A股繼續反彈,上證指數周漲1.19%,逼近3300點大關。梳理發現,機構調研股平均上漲0.87%,漲幅最大的是一致魔芋,累計漲幅超過55%,股價頻頻創出歷史新高。
公司在調研中指出,就目前來看,今年國內魔芋價格走向,取決于2025年全國實際的種植面積,以及今年的天氣氣候狀況,這些因素對產量形成了直接影響,并導致價格出現波動。公司判斷魔芋種植面積可能會增加,下游需求也會增加,未來魔芋原料價格還是取決于供需關系。
民士達本周漲超38%,本周股價創歷史新高。2025 年一季度,公司延續了去年四季度滿產滿銷的態勢,與去年同期相比,子公司虧損的拖累影響已基本消除,海外市場全面恢復,其中歐洲市場增速超 40%;原材料價格波動不大,銷售端價格整體平穩,銷售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毛利率持續提升。
德源藥業本周漲超28%,股價也創出歷史新高: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8.68億元,同比增長22.46%;實現凈利潤1.77億元,同比增長28.26%;實現扣非凈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35.23%;2024年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量1.16億元,同比增長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