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近兩年業績波動,科大訊飛(002230)2024年扣非凈利潤同比回升,經營現金流大幅改善。
在4月22日科大訊飛舉辦2024年度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表示,關稅戰與科技競爭背景下,公司將迎來更多自主可控的市場機遇,當下的挑戰有望在未來實現優劣勢轉換,逐步發展為戰略優勢。另外,公司智能硬件將深化線下渠道布局,下一步也將發力穿戴式設備與智能醫療設備。
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對于美國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影響,劉慶峰表示,該事項不會對科大訊飛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回顧來看,科大訊飛2019年被美國政府納入實體清單,2022年又被極限施壓,在面對美國政府制裁的過程中,公司核心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平臺已逐步實現全面自主可控。目前科大訊飛的收入以內需為主,供應鏈自主可控。
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領域自主可控的市場需求將更加迫切。美國最新出臺限制英偉達對華出口H20芯片。
劉慶峰指出,本次關稅戰之后,美國在打壓中國科技發展,對華技術封鎖極有可能持續升級,如果國外高端算力芯片對中國徹底斷供,其他廠商基于英偉達算力的優勢就無法持續,而科大訊飛堅持在國產算力上進行訓練,雖付出額外算力成本和時間代價,但在未來戰略競爭更激烈、美國完全斷供的情況下,這些付出將轉化為優勢。
據透露,由于國產算力生態在軟件生態上的短板,為了完成國產算力的適配和優化并大幅提升訓練效率,訓練效率相比英偉達A100從55%提升到85%,導致訊飛自主研發的大模型迭代要晚于業界一流水平2至3個月。
劉慶峰指出,科大訊飛基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全棧自主可控和豐富技術產品積累,也有能力在不受美國制約情況下給世界第二個選擇,向“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提供多語種大模型和整體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市場增量空間。
隨著開源模型引發廣泛關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建設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不過,開源模型達不到行業模型所需要的高可靠度使其難以深入規模化行業落地。公司認為在國產算力自主可控性上,做的業界最好的閉源系統符合未來產業發展的剛性需要。
4月20日,科大訊飛深度推理大模型訊飛星火X1迎來全新升級,顯著提升知識問答、數學能力等通用任務完成效果;在模型迭代中,科大訊飛可以實現更靈活的參數規模調整和更深的訓練優化,行業大模型相較于通用大模型效果平均提升10%;應用落地上具備成本優勢,在小規模并發推理服務上,單臺服務器支持的并發路數高三倍。另外,“飛星二號”一期項目的成果已經在2025年初投產,未來算力還會提升。
現金流好轉
經歷2022年、2023年業績波動,2024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233.43億元,同比增長約19%;歸母凈利潤實現5.6億元,同比下降近15%,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約六成;2025年一季度營收約46.58億元,同比增長近28%;歸母凈利潤虧損近2億元,同比收窄。
主要財務指標中,科大訊飛現金流大幅改善。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表示,去年通過優化回款工作機制,加強常態化回款催收工作,另外,公司業務結構改善,在C端收入占比有提升,銷售回款率較高,B端選擇了回款情況較好的行業,G端也優先選擇財政情況較好以及專項債項目支持的地區,提升回款及時性。
去年科大訊飛資產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及資產減值損失合計10.72億元。據介紹,公司近年累計壞賬發生金額約2000多萬元,應收賬款實質違約風險極低。公司應收款主要來自于政府部門,在中央所要求的政府化債的背景下,下一階段可能會出現比較好的趨勢。
另外,2024年科大訊飛人均收入、人均毛利相較于2023年都有明顯上升。公司副總裁、董秘江濤介紹,在業務結構上,公司有關低毛利率諸如系統集成類、定制開發類的業務占比在下降,軟硬件一體化的產品收入占比在上升,整體趨勢日益向好。隨著產品化程度的提高,不僅毛利率會更加清晰,而且最終的利潤也會更加有保障。
去年科大訊飛以學習機為代表的教育C端硬件實現翻番增長,今年一季度也是實現接近翻番。劉慶峰表示,今年科大訊飛將持續深化線下渠道布局,加大中心城市滲透力度,以及推動渠道向全國下沉。另外,今年一季度訊飛辦公本收入增長50%,毛利增長翻番,而且在海外也大受歡迎,下一步公司將發力穿戴式設備與智能醫療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