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四大上市期貨公司一季度“成績單”揭榜。
從今年一季報來看,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一季度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8.37億元;合計實現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為1.77億元。
展望2025年全年,期貨公司預計會有怎樣的表現?又該如何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展望后市,受訪人士認為,期貨公司業績或將分化加劇。其中,頭部期貨公司憑借資本實力、品牌效應、研發水平等多方面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市場份額將持續保持優勢。而中小型期貨公司若無法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突破口,可能面臨較以往更大的經營業績壓力。
凈利走勢分化
A股上市期貨公司均已曬出2025年一季度“成績單”。
陸怡雯 制表
從今年一季報來看,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一季度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8.37億元,合計實現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為1.77億元。
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中,2025年一季度,弘業期貨和瑞達期貨的營業收入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弘業期貨同比大漲259.09%。而南華期貨和永安期貨的營業收入則同比下滑超45%。不過,從營收額來看,“期貨龍頭”永安期貨在今年一季度仍以22.77億元的營業總收入位居A股上市期貨公司榜首。
凈利潤方面,南華期貨、弘業期貨、瑞達期貨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長,其中弘業期貨同比大漲109.07%。僅永安期貨在今年一季度中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下滑幅度達88.08%。從凈利潤額來看,南華期貨2025年一季度以8573.83萬元的歸母凈利潤位居第一,瑞達期貨緊隨其后,歸母凈利潤為8105.71萬元。另外,永安期貨、弘業期貨在今年一季度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929.46萬元、120.32萬元。
總的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期貨龍頭”永安期貨的成績并不理想。對此,永安期貨解釋稱,營業收入同比下降是因為根據中期協相關規則,公司自今年1月1日起對同一交易日內簽署采購和銷售合同等六大類貿易類業務采用凈額法確認收入。該調整僅影響財務報表中營業收入及營業支出的列示口徑,對業務的盈虧沒有影響。若按照前述管理規則要求,2024年一季度可比口徑營業收入為27.48億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7.13%。
關于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原因,永安期貨回應稱,2025年一季度,子公司主要于2023年開展的部分存續場外衍生品業務受一季度市場重大行情波動不利影響,產生了部分虧損。目前,該類存續業務已基本了結,風險敞口已有效釋放。
業績整體承壓
隨著上市期貨公司紛紛曬出一季度“成績單”,可以發現,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期貨公司依舊面臨著嚴峻的市場考驗。
數據顯示,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2025年一季度合計實現的營業總收入,同比減少19.52億元;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同比減少0.46億元。
對此,格林大華期貨首席專家王駿向記者分析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期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期貨公司利息收入持續下降,再加上同業競爭激烈等多方面因素,這些都影響了上市期貨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整體業績情況。”
王駿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國期貨行業正處于轉型發展期,在期貨交易返還政策大幅調整、行業競爭激烈、全市場低利率,以及相關會計政策變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期貨公司創新業務中的風險子公司業務、期貨資產管理業務和境外期貨代理業務等雖有增長,但尚未能完全彌補傳統經紀業務優勢銳減的缺口,導致上市期貨公司整體業績仍面臨壓力。
展望后市,王駿預計期貨公司業績或將分化加劇。其中,頭部期貨公司憑借資本實力雄厚、品牌效應顯著、研發水平高、子公司業務強勁、境外業務布局完善和綜合衍生品服務能力佳等多方面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市場份額將持續保持優勢。相比之下,中小型期貨公司若無法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突破口,可能面臨較以往更大的經營業績壓力。
總的來看,王駿認為,期貨公司還需在多方面發力以提升競爭力。具體而言,需加強科技賦能與技術創新,提供個性化服務,深入了解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同時,要在加強合規與風險管理、深化金融服務生態圈建設,以及專業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方面下功夫,從而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