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公募二季報披露,主動權益類基金過去三個月的運作情況也漸次揭曉。截至7月15日發稿,已有30只主動權益基金披露了2025年二季報,背后涉永贏、銀華、中歐、長城、德邦、華富、同泰等基金公司。
對比一季度的持倉表現,在二季度持續的高倉位運作,是這些主動權益基金的關鍵特征。
從Wind數據統計來看,前述30只基金中的28只,其截至二季度末的股票倉位均高達85%以上。剔除成立不足三個月的基金后,整體的平均股票倉位則從一季度末的86.46%增長至90.1%。
在敏銳捕捉市場變化、對投資組合進行積極調整下,不少主動權益基金在上半年打出了“翻身仗”。而展望后續的超額機遇,除了創新藥、人形機器人等熱點被認為仍具長期確定性外,在基金經理的策略中,也可以看到穩定幣、深海科技、云計算等新興應用關鍵詞。
主動權益基金齊加倉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前述已披露二季報的30只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合計38.90億元,較上季度24.39億元上漲了59.57%。
在持倉方面,其中17只基金的股票倉位在二季度末環比都有所增長,占比過半。
其中,倉位躍升最大的要數同泰產業升級,其權益占比從一季度末的34.22%躍升至92.35%。拆解超58%的季度增幅,背后一方面是同泰產業升級投資策略經歷短期切換后,在二季度的重新回歸。
從基金的過往資產配置來看,同泰產業升級過去兩年來股票倉位實際長期維持在90%上下,整體均衡持有金融、工業、消費、科技等。不過在今年一季度,基金一反常態地清倉了全部股票,僅改為持有6只銀行股。
對于這一特殊操作,基金經理王秀在二季報中指出,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3月因機器人板塊面臨過熱和調整壓力,短期做了切換。“二季度以來,因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疊加一季報財報表現不佳,機器人板塊整體呈現下跌趨勢。本基金在二季度逐步切換回機器人方向。”王秀稱。
不過從客觀的因素來看,基金經理如此操作的背后,或許也是機構資金一季度大幅撤離下的無奈之舉。記者注意到,受前期業績表現影響,同泰產業升級曾在一季度一口氣被機構贖回超7000萬份,當季季末總規模不足萬元,因而僅持有6只銀行股各100股。不過4月1日以來,隨基金重新恢復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基金AC份額合計在二季度重新獲得了近0.9億份的凈申購。
整體來看,更多基金的加倉背后,還是來自于對權益市場的樂觀押注。
上半年主動權益“亞軍基”——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便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作為另一只在二季度大幅提升了權益倉位的主動權益基金,截至上半年末,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以近90%的年內收益率高調領跑。聚焦二季度,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也以35.86%的漲幅跑贏業績基準30%以上,同期規模則從一季度末的3596萬元躍至11.32億元。
區別于同泰產業升級調倉的特殊性,涌入長城醫藥產業精選的資金,在二季度大多被基金經理快速轉化為對既有持股的進一步加倉。
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權益倉位在二季度內從76.32%提升至90%以上,漲幅達14.4%。其中上一季度多只重倉的A/H股藥企,如信達生物、益方制藥、熱景生物、一品紅等,其持股數量和占基金凈值比例都在報告期內持續增長。
同時,亦有部分熱門創新藥股在報告期內新獲基金重倉,如三生制藥、石藥集團等。
回望2025年資本市場的上半程,科技、新消費、創新藥你方唱罷我登場,顯著的結構性行情和二季度以來一系列外圍風險事件主導下的全球資本市場波動,讓倚靠靈活交易獲取超額的主動權益基金再次回歸主場。
其中,部分專業壁壘高,又或是尚未被主題指數充分概括的新賽道、新企業,尤其考驗基金經理提前“埋伏”的主動管理能力。在這一背景下,善于挖掘與調倉的主動權益基金,便往往更容易實現“彎道超車”。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回報排名前10的公募基金,均為主動權益基金。同期收益率排名前30%的202只基金中,主動權益基金的占比更超過了六成。
另一個客觀佐證還在于,繼2021年后,中證主動式股票型基金指數在2025年終于又一次跑贏滬深300指數。截至7月15日,中證主動式股票型基金指數開年迄今的漲幅錄得9.14%,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僅為1.95%。
在多家基金管理人看來,眼下投資者可以適時切換到“牛市思維”,擁抱市場為主動權益基金帶來的優勢。
“今年以來科技、制造等新興產業與傳統行業形成鮮明分化,A股與港股呈現顯著結構性特征,細分領域輪番表現,行業輪動速度加快。在這種格局下,主動基金可通過深度研究提前關注高景氣賽道,而指數則一定程度受限于成分股分散和權重相對固定,難以集中關注高增長領域。”銀華基金表示,“同時,隨著股市波動性顯著上升,地緣沖突等事件頻發,主動權益基金則可發揮動態調整的優勢。”
二季報中的未來機遇
二季度以來,哪些行業最受基金經理看好?之后又還會繼續投嗎?
隨著產業周期迎來“收獲季”,創新藥無疑成為了二季度的“投資密碼”之一。而對于行業是否在下半年繼續釋放投資價值,也是眼下市場的一大熱議點。
從已披露二季報的幾只醫藥類基金來看,展望后半年,多位醫藥類基金經理都指出,創新藥依然會是置信度比較高、空間比較大的資產。不過,對于未來從何進一步挖掘創新藥的超額收益,醫藥基金經理之間也打法不一。
例如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梁福睿,會更偏向于趨于成熟的企業成果兌現。其在二季報中指出:“基金將在三季度繼續聚焦在創新藥領域,整體持倉和交易思路將圍繞臨床數據讀出、管線海外授權和國內銷售放量三個角度展開。”
相比之下,永贏醫藥健康基金經理單林則表示,與器械、電子等逐級迭代有所不同,新藥研發是點狀、散發式創新,因此會在下半年給予“賠率型機會”更高的配置權重:“國內創新藥已經呈現百花齊放的姿態,在數百家上市公司中,總有默默無聞在某些領域耕耘的新藥企業有待市場發掘,這類機會往往具有很高的賠率,我們力求更早些發現這類機會,并給予客觀定價。”
記者注意到,區別于長城醫藥產業精選重倉數只千億級別個股,永贏醫藥健康在二季度重倉股集體“換血”后,顯著更偏愛中小盤風格,其半數重倉股最新總市值在200億元以下,其中部分重倉股如康辰藥業、匯宇制藥等,總市值不足百億元。
科技方面,在已披露二季報的基金中,基金經理則密切關注細分產業和新興應用。
對于人工智能,中歐信息科技基金經理杜厚良和中歐智能制造基金經理邵潔,都提到了AI推理端的爆發。
其中邵潔表示,AI推理進入新階段,推理模型的模型維度、模型記憶、推理速度和推理成本都是產業創新的方向,在這四個維度踏實努力做好產品的公司有機會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在智能汽車、先進制程、自研芯片IP、下一代智能終端等高技術附加值領域都實現了技術突破和趕超。
人形機器人也獲得了德邦高端裝備混合基金經理陸陽的看好。其指出,未來人形機器人有望在工業制造、服務行業、健康養老、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大顯身手,不同場景的需求潛力都將是巨大的。著眼當下,人形機器人的硬件產品定義已經逐步收斂,各個廠商都從實驗室階段邁向實操進階階段,AI與物理實體深度融合將推動“超級大腦”進化,實現動態環境自主決策,產業按下加速鍵。
此外,永贏基金旗下的幾只在7月14日披露二季報的主動權益產品——永贏科技智選、永贏制造升級智選和永贏啟源,則分別聚焦了更加細分的科技新興應用領域,如云計算、可控核聚變和深海科技。
金融方面,目前已經披露二季報的主題基金暫時僅有同泰金融精選,基金經理同為王秀。不過從其最新持倉和投資策略來看,基金經理對穩定幣等金融科技對行業賦能的關注,一定程度代表了某種投資趨勢。
“穩定幣憑借幣值穩定、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優勢,隨著政策和應用的落地,將進一步重塑跨境支付,補充主權貨幣職能,推動貨幣國際化,虛擬資產相關業務將為券商和金融科技公司帶來業績增量。”王秀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二季度,同泰金融精選在一眾金融類重倉股中,新進重倉了三只信息技術類股票——新國都、金證股份和移卡,三只股票在報告期末占基金凈值比例合計達13.8%。不難發現,這些個股均為“穩定幣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