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頭條評論】 新規求解“保險+期貨”成長的煩惱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魏書光2024-12-10 06:53

“保險+期貨”模式是我國農產品價格風險管理的重要創新。在試驗9年之后,該業務領域的首份行業自律規范性文件正式出爐。12月7日,中國期貨業協會正式公布《期貨公司“保險+期貨”業務規則(試行)》,加強“保險+期貨”業務管控,提升規范性要求,尋求破解分擔機制、監管體制、定價機制等方面的困境。

“保險+期貨”模式自2015年8月以玉米價格險為開端,經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了覆蓋糧、棉、糖、肉、蛋、果等多品種,價格險、收入險并存,分散試點和縣域全覆蓋同步,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獨有、自下而上的農業風險管理路徑。在保障農業種養主體基本收益、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風險管理模式,獲得了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和認同,并連續8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尤其是過去3年多,“保險+期貨”迎來爆發式增長。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風險管理名義本金分別為16.13億元、40.01億元及311.37億元,相對應的承保貨值分別為314.78億元、1078.18億元及1615.57億元。

隨著規模擴大,“保險+期貨”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中國期貨業協會在規則起草說明中明確指出這些問題,包括缺乏統一明確的工作規范、發展戰略定位不明晰、行業生態需進一步改善、業務的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增強。在項目推進中,還出現了項目參與主體認知偏差、期貨市場功能作用發揮有待增強、農業價格風險保障意義弱化等具體問題。

這些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凸顯得更為明顯,相比傳統農業成本保險,期貨價格保險存在高保額、高保費情況,農戶投保同樣數量的價格保險,保費遠高于成本保險保費。當前“保險+期貨”因為有政府和交易所資金支持,農戶尚可以接受少量自繳保費,若剝離政府和交易所資金支持,開展純商業性“保險+期貨”對保險公司來說,存在收費難度大等問題。

項目試點階段,本著最大限度讓利農戶、助力地方產業發展的原則,保險公司與期貨公司在手續費、權利金方面做出較大讓步。但是長期看,政府保費補貼資金缺位,試點項目可持續性不足,保費補貼主要來自三大商品交易所和農戶自繳保費,大部分地市補貼資金的配置和使用處于缺位的狀態。補貼資金畢竟有限,只能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需要吸引更多政府和社會資金參與,才能進行大范圍推廣。

而對于期貨公司來說,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相伴而生。“保險+期貨”模式將市場風險從保險公司轉移至期貨市場,然而,由于期貨市場存在著價格波動風險、杠桿放大風險、操作失誤風險等,“保險+期貨”的潛在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期貨公司面臨高昂的對沖成本,在發生系統性風險時大概率會出現違約事件,致使其不能為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服務,因而保險公司的財務穩定存在不確定性。一旦出現嚴重風險,不僅不會對農業生產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相反會破壞農業生產的穩定,得不償失。

為尋求解決之道,在現有政策沒有突破的局面下,業務規則明顯抬高了“保險+期貨”模式的規范性要求,要求期貨公司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設置專門的“保險+期貨”業務對沖賬戶,集中于專門的賬戶中進行對沖操作和成本收益核算,就是為了有效規避“保險+期貨”業務與其他業務出現利益沖突和風險傳遞。

業務規則要求期貨公司主動摒棄、 抵制不具備保障意義的“保險+期貨”項目,承擔“保險+期貨”業務承攬的主體責任, 期貨公司分管“保險+期貨”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合規負責人是落實業務承攬要求的共同責任人。

隨著規則的落地,“保險+期貨”的業務基礎將進一步夯實,行業風險防范意識進一步加強,業務將更具有可持續性, “保險+期貨”這項創新業務服務“三農”的層次和水平也一定會不斷迎來新的突破和新的高度。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