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日走勢現明顯分化,以銀行、保險為首的大市值個股拉升,上證50指數漲近1%;而小盤股則遭遇重挫,萬得微盤股指數大跌7%;港股強勢震蕩,恒生指數漲近1%。
具體來看,A股三大股指盤中窄幅震蕩,尾盤回落走低,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約1%,上證50指數逆市拉升。截至收盤,滬指跌0.5%報3351.26點,深證成指跌1.03%報10537.4點,創業板指跌0.98%報2187.94點,上證50指數漲0.86%,萬得微盤股指數大跌7%,中證2000指數跌近5%;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15459億元,成交額較此前一日小幅放大。
場內近4800股飄綠,短劇游戲、AI應用概念等大幅回調,唐德影視、百納千成跌超10%,掌閱科技、遙望科技、天地在線等跌停;銀行、保險板塊逆市拉升,浦發銀行、郵儲銀行、渝農商行漲超3%,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盤中均創出新高;培育鉆石概念爆發,惠豐鉆石、力量鉆石、黃河旋風等漲停,四方達漲超19%;中特估概念活躍,中船科技漲停,中遠海能、中國核電等走高。
機構表示,預計跨年的經濟數據仍將保持穩中向好,疊加明年化債政策有望前置,地產銷售也有望迎來“小陽春”,國內的貨幣政策仍將堅持以我為主的目標導向,后續寬松的空間依然較大,市場活躍資金與機構資金暫未形成共識,仍將延續“分離定價”的特征。整體上,“主題+紅利”將推動跨年行情。
銀行等板塊逆市拉升
銀行板塊今日逆市走高,截至收盤,浦發銀行、渝農商行、郵儲銀行漲超3%;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均走高,盤中創出歷史新高,中國銀行攀升至前期高點。
中信證券指出,12月重要會議結束后,市場對于政策的博弈告一段落,人民幣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下,銀行股仍將是確定性強的方向,年底和年初將步入保險開門紅增配季,股息高、波動低、經營穩的銀行品種預計仍是險資增配方向。
保險、石油等大市值個股均有所表現,中國海油漲近4%,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分別漲2.88%、2.5%。
另外,中特估概念整體強勢,中船科技漲停,中遠海能漲近7%,中國核電漲約6%。
政策面上,國務院國資委近日正式印發《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中央企業要引導和推動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樹立投資者回報意識,保證各類投資者共享公司發展成果,提高投資者尤其是中小股東獲得感。指導控股上市公司綜合考慮行業特點、盈利水平、資金流轉等因素,制定合理可持續的利潤分配政策,增強現金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優化現金分紅節奏,提高現金分紅比例。為中小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主動參與利潤分配事項決策創造便利環境,鼓勵就利潤分配預案征集投資者意見,進一步提升利潤分配政策透明度。
招商證券指出,近年來,與國企改革發展相關的政策持續出臺,在做大做優做強國企的指導方針下,國企有望得到持續政策支持,保持快速發展。目前央企的市場估值要低于其他類型的企業。在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下,對央企價值的正確理解就必須要考慮到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代表的國企改革成果,將盈利以外的國家戰略、安全、社會責任等因素納入估值體系。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助力,未來國企的價值有望被市場更充分的理解,進而完成國企估值整體抬升。
培育鉆石概念飆漲
培育鉆石概念盤中集體飆升,截至收盤,惠豐鉆石30%漲停,力量鉆石20%漲停,四方達漲超19%,黃河旋風亦漲停,國機精工漲超9%。
消息面上,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在金剛石薄膜材料制備和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12月19日,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該院與南方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金剛石薄膜材料制備和應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功開發出能夠批量生產大尺寸超光滑柔性金剛石薄膜的制備方法。這一發現標志著在金剛石薄膜技術領域的一大飛躍,為未來金剛石薄膜在電子、光學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機構表示,金剛石(鉆石)作為一種超寬禁帶半導體,基于優異的導熱性、載流子遷移率、擊穿電場強度等關鍵特性,被視為半導體材料“六邊形戰士”及“終極半導體”。
據悉,我國培育鉆石生產企業積極布局培育鉆石產能。從我國培育鉆石主要企業產能規劃看,目前我國培育鉆石產能規劃最多的公司為力量鉆石,2022年規劃產能超200萬克拉。此外,國內多家培育鉆石企業推進新產能項目,力量鉆石、中晶公司、沃爾德、國機精工、富耐克等公司積極布局培育鉆石新增產能項目。
短劇游戲概念等下挫
短劇游戲、AI應用概念等集體下挫,截至收盤,唐德影視、百納千成、幸福藍海等跌超10%,掌閱科技、遙望科技、歡瑞世紀、天地在線、中廣天擇等跌停。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發布《管理提示(加強微短劇片名審核)》,對微短劇片名出現的不良傾向進行及時糾偏,并在導向、體例、藝術等方面提出新要求。針對微短劇頑疾,管理提示明確:不得使用惡俗、惡趣味等違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極端對立、復仇、暴戾、焦慮;盡量規整并關聯劇情,不使用過度冗長和口語化的片名;應提升審美內涵,增強其藝術性,不濫用夸張等手法進行惡搞。
機構表示,加強內容治理的目的仍是推動行業有序發展,抑制“低質快餐式”內容的泛濫,看好更多精品化短劇的出現,行業持續走向健康發展。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