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資金爆炒跨境ETF 溢價回落風險需警惕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裴利瑞2025-01-09 06:46

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隨著海內外股市震蕩加劇,炒作資金涌入盤子更小、交易更便捷的跨境ETF上。

近期,跨境ETF集體出現了高溢價現象,部分產品甚至在基準指數下跌的時候持續拉升,盤中溢價率超過38%,蘊含了極高的溢價風險。但在基金公司接連發布風險提示的情況下,這些跨境ETF的規模仍然節節攀升,備受資金追捧。

1.溢價率最高已超38%

1月8日,在凌晨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下,標普消費ETF、標普500ETF、納指100ETF、德國ETF等15只跨境ETF發布了溢價風險提示,部分產品甚至因為溢價風險在開盤臨時停牌一個小時。

例如,標普500消費精選指數在1月8日凌晨收跌1.4%,跟蹤該指數的標普消費ETF公告,近期該基金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于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特此提醒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溢價風險,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該基金將于2025年1月8日開市起至當日10:30停牌。

但在當日10:30復牌后,標普消費ETF直線拉升,截至中午收盤大漲4.5%,溢價率飆升至38.04%;下午,該產品的場內價格震蕩加劇,盤中一度翻綠,但尾盤再度大幅拉升,收漲4.92%,溢價率再次上漲至38.6%,換手率則飆升至1028.91%,在場內流通市值僅有6億元的情況下,該ETF的全天成交額高達60.64億元。

拉長時間來看,自12月初以來,標普消費ETF的場內價格便已經與業績比較基準標普500消費精選指數發生明顯背離。1月7日,標普消費ETF的溢價率也一度達到38%以上,收盤溢價率回落至30.05%;1月6日,標普消費ETF的市場表現更是“一枝獨秀”,在開盤后不久,該ETF便因此前高溢價開市后暫停交易一小時,復盤后繼續走強,在尾盤強勢沖擊漲停,單日以漲幅10%收官。

除了標普消費ETF外,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8日收盤,標普500ETF、標普ETF的溢價率也分別達到了15.67%、10.09%,全市場有26只跨境ETF溢價超過5%。

2.炒作資金盯上“微盤ETF”

從記者梳理來看,上述出現高溢價的ETF,普遍具有T+0交易、場內流通規模小、持有人數量不多、流動性較差等特點,因此極容易成為資金的炒作對象。

比如,標普消費ETF、標普500ETF的流通規模均不足6億元,其中標普消費ETF截至去年半年報的持有人戶數僅1798戶。在正常情況下,這類ETF的日均成交額約在千萬元級別,但一旦被炒作資金盯上,日均成交額便能放大幾百倍,比如標普消費ETF在1月8日的成交額高達60.64億元。

有基金評價人士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資金是把流通規模少的場內基金當作微盤股來炒作,市場賺錢效應不足加劇了這一炒作氛圍。

與此同時,近年來,越來越多投資者不斷豐富資產配置的多元性,加大提升海外資產配置比例。但受制于外匯額度限制,當基金公司自身外匯額度用盡時,QDII基金普遍會暫停場外申購,投資者只能買入相關場內產品,如此也會造成場內基金凈值超過對應的場外基金凈值,推高基金的溢價率。因此,不少資金頻繁參與買入場內ETF,甚至忽略溢價風險提示。

Wind數據顯示,近期,上述高溢價ETF普遍迎來了資金大比例涌入。比如標普消費ETF近一個月獲得1.81億元的凈流入,規模漲幅超40%;納指100ETF在近一個月獲得了5.58億元的凈流入,規模漲幅超36%。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這些產品流通規模較小,資金的流入流出也極容易對這些小規模的場內基金造成大幅波動,漲停跌停瞬息萬變,這一現象已經在ETF市場屢見不鮮。比如,2024年12月26日,紅利港股ETF、港股央企紅利ETF、港股通紅利低波ETF曾在尾盤罕見被拉至漲停,隨后便在12月27日再度跌停。

3.警惕溢價回落風險

在二級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多家基金公司緊急提醒投資者關注交易價格的溢價風險,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Wind數據顯示,僅2025年開年以來,全行業便發布了近150條基金溢價風險的提示公告,其中溢價率最高的標普消費ETF自12月初至今,已經連續25個交易日提示溢價風險。

“且慢”研究員李泠冰提醒投資者,基金凈值才是基金實際價值的真正反應,場內基金超高的溢價率說明該基金價格脫離其價值,后期下跌的概率較大。

“投資者在購買場內基金時,應該密切關注溢價率的情況,需要關注基本面和市場走勢,并注意溢價率的變化情況,避免盲目買入以免遭受重大損失。同時,風險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者需要制定適當的風險管理策略,以保護自己的投資。”李泠冰表示。

上海一位中型公募的ETF基金經理也表示,場內價格的波動和炒作或是少數持有人的自發行為,但高溢價投資可能會遭遇溢價回落和底層資產下跌導致的雙重風險,投資者需要充分了解產品特性和自身風險偏好,謹防盲目追高。

“與此同時,基金公司也可以通過提示風險、對交易量過小的產品進行摘牌、對規模過小和競爭力不足的產品進行清盤等方式,多管齊下,減少場內基金的二級市場炒作。”上述基金經理建議,“這既是對投資者負責,也是為公司節省運作成本的合理選擇,未來可能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