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劃定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路線圖。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精神,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落地落實,廣東發布《關于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著力構建現代金融體系、規范資本市場秩序、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風險、增強高質量發展合力等七大方面共28條措施,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具體來看,《若干措施》從上市培育、風投創投、股權退出、中介服務等方面著手,全方位、立體化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培育引導支持力度,加快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通過培育科技型和重點領域上市后備資源,強化“股、債、基、期、指”等各類金融工具對創新主體支持力度,加快風投創投引導帶動,暢通股權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引進培育境內外知名投資和中介機構等舉措,構建完善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全鏈條”支撐體系,加快金融“活水”導入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培育領域。
《若干措施》提出,鼓勵各地建設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或機構,完善企業上市梯度培育機制,督促擬上市企業樹立正確上市觀。另外,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境外上市,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A股。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廣東各類企業通過IPO、股權再融資、發行交易所債券等方式累計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8.86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4年年底,廣東共有A股上市公司875家,位居全國第一。其中,近十年新增上市公司529家,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分別新增172家、91家、236家、30家。這當中,437家為高新技術企業,占比82.6%。在科創型企業帶動下,廣東上市公司研發支出持續增長,2024年,廣東上市公司研發投入2900.2億元,研發強度達2.89%。
《若干措施》提出,分類支持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鏈主公司等不同市場主體結合自身優勢,充分用好資本市場股權債權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工具,提升企業及所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能力,著力激發上市民營主體市場活力、強化國資國企上市引領支撐作用、重點發揮上市公司鏈主作用,重點推動傳統產業領域上市公司數智化改造和升級,助力廣東制造強省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若干措施》聚焦資本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和資本市場功能有效發揮,從平臺、機構、開放等多層面提出具體舉措,提出加快深交所、廣期所、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等資本市場重點平臺建設;加速培育壯大優質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群體,推動財富管理行業轉型。
在加強資本市場重點平臺建設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深交所建設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臺,打造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和科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生態體系。支持廣期所研發上市電力期貨等重大戰略品種,豐富期貨產品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