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更新支付牌照信息。正式注銷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得仕股份”)、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匯支付”)兩家支付機構所持有的支付牌照。
整體來看,截至1月21日,已確定注銷的支付牌照累計達98張。從央行實際發布日期來看,2025年已有3張支付牌照被注銷。
兩家支付機構均曾受罰
資料顯示,得仕股份成立于2006年10月25日,是上海地區最早取得支付牌照的企業之一。主營業務范圍包括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等。中匯支付于2013年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最早的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
經梳理,此前得仕股份與中匯支付的支付牌照均屬“中止審查”狀態,這兩家機構均曾收到大額罰單。
具體來看,2021年8月份,央行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行政許可公示信息(2021年8月第二批)續展決定中,得仕股份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央行決定中止對其《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申請的審查。此外,2023年12月份,得仕股份因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罰款8630.5萬元。
2023年1月份,央行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公示信息(2023年1月第五批)續展決定。根據公告內容,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央行決定中止對中匯支付《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申請的審查。此外,2023年10月份,中匯支付因存在未按規定辦理特約商戶資金結算等多項違規行為被央行合計罰沒8090.66萬元。
近年來,在支付行業業務日益復雜的背景下,行業監管趨嚴,機構支付牌照被注銷事件有所增多。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了避免潛在的金融風險和非法活動,央行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支付機構的監管力度,并對反洗錢、賬戶管理等基本合規領域嚴格要求,同時擴展了對支付服務市場的監管范疇,尤其是在消費者保護、數據安全等領域。”
行業處于調整期
縱觀行業,近幾年支付牌照一直呈現“縮減”態勢。截至1月21日,仍存續的支付牌照已縮減至173張,累計被注銷98張。
業內人士認為,2025年支付行業仍處調整期,支付牌照或進一步縮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分析認為:“可以預計,2025年金融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的監管會趨嚴,對支付機構合規經營也有更高的要求。但仍需強調的是,支付機構數量減少,不代表支付行業服務質量降低,未來支付行業有望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對于支付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葉銀丹表示,今年支付機構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要求,支付機構需要加強反洗錢等合規措施,確保在全球范圍內的合規運營。隨著支付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支付、移動支付和智能合約將成為未來支付行業的重要發展領域。另外,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跨境支付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同時,葉銀丹預計,2025年支付機構會有三個發力方向。一是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應用或將成為支付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力點。支付機構將在數字人民幣的支付系統、清算系統及相關生態建設方面加大投入,通過與央行及金融監管部門的合作,推動數字人民幣的廣泛應用。二是跨境支付與全球支付網絡的建設。支付機構可能會通過收購海外支付公司、建立支付通道等方式,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三是人工智能和生物識別技術等前沿領域。隨著支付安全要求的提高,數字身份認證和生物識別技術成為支付機構提升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支付機構將加大對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的應用,確保支付過程的身份認證更加精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