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人事變動塵埃落定。
根據近日山證(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證資管”)的公告,公司新聘任李宏宇為總經理。李宏宇曾任浦銀安盛基金副總經理,此次“轉戰”券商資管賽道,加入山證資管,有著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
山證資管前總經理喬俊鋒已經接近60歲,他如今被聘任為山證資管的副總經理。從2017年至今,喬俊鋒負責山西證券資管板塊已有7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高管調整中,山西證券分管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的副總經理韓麗萍,也被聘任為山證資管的副總經理。她目前在母公司的職務沒有發生變化。未來山西證券在“大財富”與“大資管”聯動協同方面是否有想象空間,也同樣值得關注。
公募老將加入
近日,山西證券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山證資管迎來高管人事變動。該資管子公司完成新的董事會換屆,新聘任李宏宇擔任總經理。
履歷顯示,李宏宇1997年起曾先后就職于中國銀行、道勤集團和上海東新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從事聯行結算、產品開發以及基金研究和投資工作。
他從2007年3月就進入公募基金行業,至2024年年底已有近18年,擁有十分豐富的營銷經驗和管理經驗。具體來看,李宏宇在浦銀安盛基金歷任公司產品開發部總監、市場營銷部總監、首席市場營銷官,從2012年3月開始,他晉升為高管,擔任浦銀安盛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市場營銷官。
早在一個月前,已有傳聞稱李宏宇將從公募基金轉戰券商資管,如今該消息塵埃落定。這名公募基金“老人”未來給山證資管帶來哪些想象空間,值得期待。
原總經理將年滿60歲轉任副總
山證資管的原總經理喬俊鋒在任期屆滿后被聘任為山證資管的副總經理。公開資料顯示,喬俊鋒1965年11月出生,如今已有59歲。
他從1996年至2002年期間在證券營業部工作,于2007年開始管理期貨板塊長達十年時間。2017年喬俊鋒負責山西證券的資管板塊,任上海資產管理分公司總經理,喬俊鋒見證了資管子公司的成立,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任山證資管的董事長。
就在2024年11月,喬俊鋒還參加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2024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4中國證券業資產管理高峰論壇,談及券商資管如何做好權益類業務,他從山證資管的實踐經驗出發并給出四項建議:
一是在公募產品方面,堅持聚焦核心資產和科技創新,縮小能力圈,堅持絕對收益目標,并尊重公募基金賣方研究、AI智能-賣方研究等自身發展特色。
二是深耕產業研究,加強市場調研,公司層面要建立統一的紀律管理和激勵機制。
三是加大對ETF投資賽道的關注。
四是利用好券商資管的買方投顧牌照,在產品、業務定位、共建研究、策略共享方面,做好業務隔離和分開管理,并將買方投顧和資管的權益投資有機結合。
從已有公告可看出,喬俊鋒從去年至今陸續退出重要職務。2024年9月山西證券董事會收到喬俊峰遞交的書面辭職申請。他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仍繼續擔任公司職工董事、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彼時山西證券表示,董事會對喬俊峰在擔任審計委員會委員期間為公司經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分管經紀條線副總經理亦出力出策
除了總經理出現人事變動外,山證資管同日還有2名高管也出現變動。
公告顯示,山證資管新聘任韓麗萍為副總經理。值得一提的是,她同時也是山西證券的副總經理,主要分管經紀與財富管理板塊。
履歷顯示,韓麗萍1996年就在證券營業部工作,自2002年開始進入山西證券,歷任多個分支機構的總經理。后來她陸續擔任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零售及互金部總經理、金融產品部總經理等職務,擁有十分豐富的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經驗。韓麗萍于2020年12月起任山西證券執委會委員;2022年8月起任副總經理。她在母公司的職務沒有發生變化。她在2024年11月起還擔任格林大華期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隨著經紀業務條線的高管加入山證資管,未來兩大板塊如何加強聯動和協同,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此外,山證資管前副總經理薛永紅在任期屆滿后被公司聘任為信息技術負責人。
近年來資管收入增幅明顯
山西證券是券商資管業內第三家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證券公司,于2014年就獲批。該公司在近年來才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并于2021年獲得證監會批文。從近年來山西證券資管板塊的表現來看,公司資管收入規模雖然在業內相對較小,但進步較快,增速一直排名靠前,顯示出較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東方財富Chocie數據統計,山西證券2023年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1.48億元,在43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31位,但其16%的同比增幅排在前10位。
2024年上半年,山西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0.94億元,在43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29位;收入規模同比增長53%,增幅排在13位。
在2023年年報中談及對資管條線的戰略規劃時,山西證券曾表示,要立足專業子公司的定位,持續推進資產管理業務高質量發展。一是優化銷售體系,做大銷售規模,通過組建“部落制”靈活機動的機構業務組加強機構業務拓展。二是強化多資產配置能力,推進固收+業務拓展,增強內外部機構合作,豐富固收+產品品類。三是拓寬基礎能力邊界,大力推進利率債產品的研發,為客戶提供利率債產品選項。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實現科技深度賦能。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