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22日獲悉,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的總體要求是,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村人口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為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表示,2018年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部署。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已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當前“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發生很大變化,迫切需要出臺新時期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對未來一段時期鄉村振興工作提出更加細致的要求,做出更為具體的安排和部署。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仍面臨不少矛盾和挑戰。”姜楠說,一是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強。二是農村發展存在短板弱項,制約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障礙依然存在,基礎設施仍有明顯薄弱環節。三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面臨較大壓力。到2027年,乃至2035年,是我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加強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
為此,《規劃》明確了九大方面重點任務。其中,《規劃》提出,優化城鄉發展格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愿有償退出的辦法。
同時,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規劃》提出,組織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大力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推動糧食產能穩步邁上1.4萬億斤臺階。深入實施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此外,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規劃》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完成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
根據《規劃》,到2027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更加穩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鄉村產業更加興旺,實現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鄉村更加生態宜居,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備,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郊區鄉村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