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謝忠翔
金融機構在加快出清不良貸款,去年通過掛牌轉讓等方式剝離的不良資產規模創歷史新高。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據銀登中心數據測算,2024年各類金融機構掛牌轉讓的不良貸款規模、不良貸款成交規模均同比增長約80%。伴隨轉讓規模上量,金融機構“打折促銷”現象明顯,轉讓折扣價格小幅走低。
業內研究人士認為,隨著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機構范圍擴大,更多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獲得批量轉讓許可,不良資產包供應規模增長;另一方面,近年來,個人貸款逾期現象增多。
成交額增長1011億元
日前,銀登中心在官網披露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最新數據。從2024年4個季度數據看,過去一年的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掛牌規模、成交規模,以及掛牌項目數量、成交項目數量均實現逐季度攀升。
其中,2024年全年掛牌轉讓和成交的不良貸款規模,較2023年迅猛增長。據證券時報記者測算,2024年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的未償本息規模合計達2861.9億元,較2023年增長1273.7億元,同比增幅80.2%;掛牌項目數為1041單,同比增長41.63%。從成交結果來看,2024年成交的不良貸款未償本息金額合計為2258億元,同比增加1010.8億元,增幅達81.05%。總體上,2024年的掛牌規模和成交規模均創下自2016年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業務開啟以來的歷史新高。
從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的參與機構來看,出讓方主要有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數據顯示,2024年股份行的轉讓和成交規模,大幅高于其他類型銀行,全年股份行未償本息成交額達1125.4億元,占總成交規模近半,為49.84%。國有大行成交規模為352.5億元,占比為15.61%。值得一提的是,消費金融公司的不良貸款轉讓成交規模僅次于股份行,合計達414.4億元,占比18.35%,居各類非銀行機構成交規模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各類金融機構轉讓的不良貸款資產中,個人不良貸款的轉讓規模占總成交額的比例仍維持較高水平。2024年全年成交的個人不良貸款規模達1583.5億元,同比增長64%,占不良貸款總成交額近七成。分析個人不良貸款資產結構,以2024年四季度數據為例,個人消費貸款占比最高,達66%;其次是個人經營貸款和信用卡透支。
更多資產包打折促銷
為何2024年不良貸款轉讓規模和成交規模較2023年顯著增長?有銀行業研究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機構范圍擴大,有更多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獲得批量轉讓許可。據銀登中心統計,截至2024年年末,共有744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另有政策性銀行分支機構15家、消費金融公司27家、汽車金融公司6家、金融租賃公司12家,以及8家信托公司。
二是理念轉變。以往金融機構傾向于通過自身催收等方式來處置不良貸款,但部分金融機構為了提高處置效率選擇進行批量轉讓。
三是受經濟環境影響,部分借款人信用情況惡化。在這種情況,部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有所增多,導致轉讓需求增加。
與此同時,銀登中心數據顯示,隨著金融機構掛牌轉讓規模增長,一些機構不得不通過“打折促銷”以加快成交速度。其中,折扣率是衡量不良貸款轉讓價格的重要指標,折扣率越低,意味著相對于貸款本金,實際轉讓價格越低,即市場對這類資產的估價越低。
數據顯示,近年來批量個人不良貸款的平均折扣率波動明顯。2021年~2023年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的平均折扣率分別為4.68%、2.65%和4.58%,而2024年的平均折扣率約為4.83%。此外,數據顯示,對于同一類資產而言,資產加權平均逾期時間越短的項目通常折扣率越高,回收預期越好。
2024年5月,東方資產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不良資產服務商(含投資人)等第三方機構受訪者普遍認為,2024年二級市場潛在不良資產供給總量或將延續增多趨勢,受訪者普遍預計投資機構收購不良資產的價格將小幅下降,收購規模將小幅擴張,但同時平均處置周期將有所延長。
多家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平穩
銀行積極運用不良貸款轉讓等渠道加大風險化解力度,近期首批上市銀行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各類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平穩,并未出現資產質量下行的趨勢。截至證券時報記者發稿時,已有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等8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了2024年度業績快報。
具體來看,7家披露2024年末不良貸款率的上市銀行,多數較上年末指標維持不變,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和廈門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0.02個百分點和0.02個百分點。資產質量優異的上市銀行中,包括廈門銀行、江蘇銀行和招商銀行的不良率指標低于1%,其余多家銀行不良率均保持在1%左右。
中泰證券戴志鋒團隊近日研報分析,銀行業資產質量總體平穩,細分領域有分化,壓力主要在普惠領域小企業和經營貸。總體來看,零售貸款的不良率和不良額相較對公業務仍較低,邊際小幅上升對銀行整體報表影響可控,對公改善可維持整體資產質量穩定甚至改善。
該團隊預計,銀行業撥備覆蓋率處于近年高位,信用成本對不良凈生成覆蓋充足,有冗余的準備金對風險進行覆蓋,銀行對宏觀層面經濟帶來的波動,有消化承接的能力,行業整體不良預計仍保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