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注資后有何計劃?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四大行最新回應!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馬傳茂 李穎超2025-03-31 20:14

“發行對象、發行價格如何確定?”“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此次資本補充有何重要意義?”……

3月31日收盤后,2025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定向增發投資者說明會召開。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管理層主要成員通過上證路演中心與投資者進行在線溝通交流,就財政部注資一事回應市場關切。

市場對此予以積極回應。截至3月31日收盤,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A股股價當日分別收漲1.82%、3.64%、1.22%和0.19%。

回應投資者關切

3月31日,券商中國記者發現,截至當日下午5點30分,來自投資者的問題已經有50個,大致聚焦在:本次定增如何定價、定增募集資金下一階段用途、如何保障中小股東權益等方面。

根據3月30日四大行發布的一系列公告,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四家國有大行將分別向財政部等機構定向增發股票,募集資金共5200億元。其中,財政部包攬中行、建行全部新發行股份,并認購交行、郵儲銀行逾九成新增股份,合計出資規模達5000億元。

根據相關監管規定,財政部等機構通過此次定增認購的前述四家大行股份自取得股權之日起5年內不得轉讓。

值得一提的是,四家銀行發行價格均為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A股均價的80%,且較現行股價有不同程度溢價,在二級市場市價與1倍凈資產之間尋求平衡點。

發行對象如何確定?

根據此前公告,前述四家大行擬發行規模均不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30%,合計募資規模達5200億元。其中,財政部合計出資5000億元,與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表述相符。

在“量”的分配上,財政部統籌考慮了四家大行現有資本充足率水平,對資本相對稀缺的銀行注資規模相對較大,注資后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水平提升較多。

公告顯示,財政部將分別出資1650億元、1050億元,認購中行、建行全部新發行股份。交行、郵儲銀行則在引入財政部作為戰略投資者之余,個別現有央國企股東選擇“加倉”。

其中,郵儲銀行此番募資規模達1300億元,財政部認購金額約1175.8億元;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船舶集團分別認購75.84億元、45.66億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船舶集團是郵儲銀行H股上市時期的基石投資者,作為“老股東”長期持有,中國移動集團則是繼2023年450億定增入股后再次“加碼”持有,顯示了對該行經營發展的長期信心,而財政部首次入股更是為郵儲銀行的未來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而交行本輪合計募資規模達1200億元。其中,包括中國煙草、雙維投資在內的“煙草系”將合計出資75.8億元參與此次定增,其余新增股份均由財政部出資認購。“我們征求了所有主要股東的意見,也歡迎主要股東參與此次定增,最終確定了包括財政部、中國煙草及雙維投資在內的發行對象。”交行方面表示。

交行認為,財政部參與本次發行是國家層面的部署安排,旨在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增強大行信貸投放和穩健經營能力,從而助力大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高質量發展。

此外,“煙草系”參與交行本次發行,目的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國有資本投資安全和保值增值。“早在交行股改上市前,煙草就是我們的股東,雙方在股權、業務層面有長期、廣泛的合作關系,目前也在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方面積極拓展合作。”交行表示。

“溢價”定增的考量

中國銀行董事會秘書卓成文對投資者關心的定價問題表示,本次發行定價統籌考慮了新老股東利益、資本補充規模等因素,“本次發行完成后,我行的資本實力增強、風險抵御能力提升,整體經營更加穩健,市場競爭力將不斷提高,包括原有股東在內的全體股東將持續受益。”他表示。

自2024年9月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財政部先后多次提及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其中,有關注資方式的討論從未停息。

回溯來看,國有大行歷史上曾經歷三輪的主要注資,分別為:1998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注資;2003年至2007年財政部以外匯儲備通過匯金公司注資;2010年多家大行完成配股,財政部及匯金公司出資參與。

而新一輪注資最終確定采用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方式完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鎖價定增”。

交行董事會秘書何兆斌解釋稱,由于銀行自身資本補充壓力大,對多種資本補充方式進行了長期研究論證。從監管政策看,因大行股價處于破凈狀態,公開增發、配股、可轉債等方式不具備可操作性,而定向增發在董事會推動且全部發行對象明確的情況下不受股價限制,是可行的融資途徑。從市場影響角度,本輪融資采用非公開發行方式融資,對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以及股價沖擊也比較小。

定增價格上,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此次定增價格分別為6.05元、9.27元、8.71元和6.32元,符合證監會關于發行定價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價80%的規定。

同時,相較3月28日收盤價,前述四家大行發行價格溢價率分別為10%、8.8%、18.3%、21.5%,對應2024年PB分別為0.74、0.73、0.67、0.76倍。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也在回應投資者時表示,此次建行發行價格為9.27元/股,在A股市場交易價格基礎上予以適當溢價,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該行長遠發展的堅定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場對該行及行業的信心。

“本次我行發行價格是統籌考慮原有股東和增資股東的利益、市凈率、資本補充規模、市場形勢等因素,會同定向增發對象合理確定的。本次發行兼顧了原有股東、增資股東利益。我行此次增資對原有股東每股收益攤薄比率較小,但增資定價較A股當前市價溢價較高,有效保護原有股東利益。”生柳榮表示。

交行方面認為,8.71元/股的發行定價體現了大股東對于交行長期投資價值的信心,統籌兼顧了中小股東的利益,也符合市場化的原則。

“交易對價上統籌考慮了二級市場交易價格、中小股東接受程度,在二級市場市價與1倍凈資產之間尋求平衡點,把A股交易對價估值拉到相對平均的狀態,對股本攤薄幅度較大的銀行溢價率相對較高。”光大證券金融研究團隊研報認為。

“變”與“不變”

以2024年末數據測算,本輪注資完成后,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分別提升0.9、0.5、1.3、1.5個百分點,進一步夯實國有大行資本基礎,為其更好支持國家戰略和經濟轉型提供保障。

“雖然在本次發行后每股收益短期內有所攤薄,但中長期看本次定增保障了交行長遠發展,進一步夯實了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增強了交行的風險抵御能力,有助于經營業績的穩定性和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會提升交行的盈利能力,提高其為廣大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交行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四家大行均已審議通過了關于攤薄即期回報、填補措施的議案。

其中,建行擬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堅持優化業務結構,保持資產負債協調增長;堅持特色經營,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堅持價值創造導向,努力提升經營質效;堅持守牢風險底線,有效抵御外部風險沖擊;持續完善利潤分配制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中行、建行、郵儲銀行均明確,本次發行不會導致控制權變化。其中,中行、建行控股股東仍為匯金公司;郵儲銀行控股股東仍為郵政集團。

交行則在公告中表示,此前該行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本次交易完成后,財政部將持有該行306.39億股股權,占該行總股本的34.8%,成為該行控股股東。

對此,交行方面認為,財政部成為控股股東之后,有“不變”,也有“變”,這對交行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不變”的是,財政部的董事會席位未發生變化,交行在定增后仍舊保持公司治理體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保持經營管理的獨立性,財政部作為控股股東,依據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相關規定,通過股東大會行使股東權利,在董事會層面通過委派董事參與重大決策,不直接干預交行的日常經營管理。

“變”的是,財政部成為控股股東后將為交行長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可有效引導交行在信貸資源配置、風險防范體系等方面與國家重大戰略形成聯動,在風險隔離、考核激勵方面形成更科學的制度設計。同時,財政部也賦予交行更大的責任,其高度關注注入資金的使用效率,要求通過注資提升交行的市場競爭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在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同時,提高盈利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注資后有何計劃?

“在國有大行中,交行的資本充足水平相對要低一些。給我們注資是一場‘及時雨’,可有效緩解交行資本的壓力,也讓我們以更大的力度去支持實體經濟,更好發揮主力軍作用。”交行董事長任德奇認為。

建行表示,注資完成后,該行將加強資本管理,提高本次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為募集資金的合理運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券商中國記者在線上提出“下一步經營中怎么用好此次所募集資金?” ,郵儲銀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杜春野表示,本次獲得國家注資,可有效夯實郵儲銀行資本實力、強基固本,對郵儲銀行的高質量發展轉型意義重大:一是有利于形成更加穩健均衡的信貸結構,二是助力非信貸業務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對于投資者關心的接下來的分紅安排,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該行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著眼于其現階段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綜合分析并充分考慮以下重要因素:

一是嚴格貫徹落實監管要求,確保利潤分配后,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的規定。二是切實維護股東合法權益,為投資者提供合理的投資回報。三是保持資本金規模與可持續發展需要相匹配,支持各項業務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四是統籌考慮資金成本和外部融資環境,保持股利分配政策與該行資本結構、資本成本、資金成本相適應。

據了解,自上市以來建設銀行累計現金分紅達到1.28萬億元(不含2024年末期分紅),遠超IPO融資和上市后股權再融資金額。

責編:楊喻程

排版:劉藝文

校對:王錦程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