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上市券商2024年年報數據,頭部券商國際化業務競爭新格局浮出水面。
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的“兩超”地位進一步穩固,國際業務子公司的營業收入均超過了150億元(未特別說明均為人民幣,下同),2024年營收增速也不相上下;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兩家則組成了“兩強”,與其余券商拉開了較為明顯的差距。
從國際業務發展戰略來看,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不約而同繼續朝著全業務鏈體系方向前進,這或許也是兩家券商國際化業務體量發展至今的一個必然選擇。中金國際則繼續保持在中資企業海外融資市場的影響力。國泰君安國際業務對營收貢獻占比相對有限,目前強調要深入推進跨境一體化管理。
券商出海兩超兩強
從業內普遍情況看,證券公司通常以一個全資控股的子公司作為國際業務展業平臺,并借助其下設的多個海外實體開展境外業務。基于此,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多家券商的國際業務子公司2024年的財務數據,嘗試以此橫向對比各家券商國際業務板塊的體量。
數據來源:上市券商年報(匯率參考:1美元=7.26元人民幣,1港元=0.93元人民幣)
從營收角度看,2024年,華泰國際、中信證券國際兩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6.59億元和164.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61%和41.20%,不管是數值還是增速都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緊接著是中金國際和國泰君安金融控股,期內營收分別為99.97億元和72.86億元,但同比增幅卻明顯分化:國泰君安金融控股同比增長46.13%,但中金國際卻同比減少8.04%。
除此之外,銀河國際控股和招證國際2024年營收數據也均實現同比上漲,最終分別實現營收21.73億元和11.15億元。
若站在凈利潤視角,2024年華泰國際共實現凈利潤66.63億元,同比大增258.52%,幾乎是中信證券國際的兩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報告期內華泰國際出售了子公司AssetMark股權。
中信證券國際、國泰君安金融控股、招證國際三家券商凈利潤則分別為38.51億元、13.23億元和4.25億元,同比增幅均在110%上下,增長較為一致。但對比營收增速,可以發現基數較小的招證國際2024年盈利增長彈性更大。
與此同時,銀河國際控股凈利潤為3.28億元,同比增長32.26%;中金國際凈利潤為26.57億元,同比更是減少了21.12%,顯示2024年兩家券商的國際業務盈利改善相對落后于其他幾家同業。
華泰證券:綜合能力提升,出售子公司推高國際業務收入
年報顯示,2024年,華泰證券國際業務收入為143.4億元,同比增加80.93%。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從2023年的21.67%提升至34.58%。不過華泰證券提醒,這除了受華泰金控(香港)收入同比增加影響外,也與出售子公司有關。
2024年,華泰證券售出了所持美國控股子公司AssetMark的全部股權,交易對價折合人民幣127.55億元。需要注意的是,AssetMark曾經是華泰證券國際業務主要支柱之一,此次清倉股權雖換回單年盈利大增,但后續業績或許會受到一定影響。
“(公司)已形成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多地聯動發展的全球價值鏈體系,更積極地向日本等成熟市場、東南亞和中東等新興市場延伸,構建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體系。”華泰證券首席執行官周易表示,未來還將持續加強交易能力、清結算能力、風控能力等基礎能力的全球化部署。
據悉,2024年華泰證券國際業務業績穩居中國香港中資券商頭部,港股IPO保薦項目數量位居市場第三。自主研發的全球交易平臺正式投產,并取得日本東京交易所頒發的東京專業債券市場承銷資格,取得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有限承銷會員資格,且成為首家獲批越南證券市場直接交易資格的中資券商。
中信證券:國際業務創歷史最佳,65億增資國際子
2024年,中信證券國際業務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提到,“過去一年,我們全面加強國際化戰略部署,國際化發展加速推進,國際業務收入貢獻占比提升至17.2%。在東南亞、印度、日本等市場持續加大投入,中國香港以外地區的機構經紀、投行等業務取得明顯增長,全球化業務布局進一步拓寬。”
2024年中信證券還完成對中信證券國際9.16億美元(約人民幣65.32億元)增資,使其年末總資產規模達506億美元,較年初增加46%;凈資產31.4億美元,較年初增加41%,資本實力大大增強。在業績發布會上,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李春波稱,這筆增資緩解了中信證券國際的資金流動壓力,也為各項業務的拓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資金的保障。
年報顯示,2024年中信證券投行國際業務發展迅猛,共完成港股股權承銷27億美元、位列市場第二;中資離岸債承銷50億美元,市占率4.2%,位列市場第一;涉及中企全球并購項目72單、交易規模300億美元,位列市場第二。同時,中信證券2024年匯兌凈收益34億,為公司上市來最高值,2023年這一數據僅為5.35億元。
據悉,中信證券后續將著力打造全品種、全業務線、全牌照的境外業務體系,不斷加強跨境、跨業務線協同合作能力,積極推進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投融資渠道和選擇,向“成為中國企業出海及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首選投行”目標邁進。
中金公司:境外業務收入下滑,投行融資優勢仍在
中金公司通過中金國際的若干子公司開展境外業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金國際總資產為人民幣1799.81億元,占集團總資產的比例為26.68%。但與此同時,雖然2024年中金國際的營收凈利潤卻雙雙同比下滑。
據券商中國記者多方了解,這主要是由于其境外投資收益有所減少。據介紹,中金國際機構客戶占比較高,股票業務板塊的場外衍生品規模,隨客戶交易需求減少而動態收縮,對境外營收表現形成階段性壓力,去年四季度有所回暖。
“我們進一步做實中金國際,持續增強對公司國際化戰略的整體統籌作用。”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表示,2024年中金公司的國際網絡布局不斷完善,越南代表處正式開業,阿聯酋分公司加快推進設立;中資企業全球股本融資、中資企業全球IPO融資、中資券商中資企業境外債承銷均排名第一,投行完成近400單海外及跨境項目,交易規模合計超9000億元。
在國際布局方面,中金公司建立了覆蓋中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東京、越南、迪拜在內的國際網絡。積極布局互聯互通機制全樞紐交易所,2024年新增覆蓋哈薩克斯坦、韓國、馬來西亞三個亞洲市場,并支持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全球股票市場交易。
中金公司還表示,其協助監管機構、政府機構和重要客戶開展國際路演,邀請海外客戶來華調研,協助上市公司赴海外路演,大力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資本市場故事,互聯互通交易份額也保持市場前列。
國泰君安:投行跨境合作成效凸顯
2024年,國泰君安國際業務營收為29.09億元,同比增長34.49%,對營收貢獻度為6.7%。據悉,期內其國際業務完善頂層架構設計,加強跨境一體化管理,優化海外資產負債結構。
具體而言,2024年其財富管理業務挖掘本地客群跨境需求,完善產品布局,首批入選跨境理財通試點券商并展業;投行業務跨境一體化合作效應顯現,全年完成3個IPO和10個配售項目;跨境衍生品業務豐富產品品類,加大拓客力度,業務規模持續增長;海外布局取得積極進展,越南子公司增資獲得越南證監會批復,英國子公司實現E-FICC大類資產全覆蓋,澳門子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數據顯示,2024年國泰君安國際業務板塊中,客戶資產期末托管金額較上年末增長16.7%,資產管理期末規模117.7億港元、較上年末增長178%,投行業務承銷債券規模3890.83億港元、同比增長85.2%;跨境衍生品累計新增名義本金6127.86億元、同比增長35.5%,期末余額1172.37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8.1%。
中國銀河:亞洲地區網絡最廣的中資券商
中國銀河表示,2024年國際業務營業收入為21.73億元,占總營收的6.12%。通過聯昌并購項目,中國銀河將國際業務網絡從中國香港延伸覆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韓國等地,全方位進入東南亞市場,成為在亞洲地區網絡最廣的中資券商。
2024年,銀河國際控股持續加強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東盟多地聯動,積極搶抓跨境業務機遇。財富管理方面,積極打造一站式、全鏈條數字金融服務平臺,獲得首批跨境理財通2.0券商試點資格。投行方面,2024年完成23個港股IPO項目,承銷278個境外債項目,參與發行158只離岸人民幣債券。資管方面,打造全品類境外資產管理產品矩陣,設立跨境中國CTA基金,為國際資本投資內地大宗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提供創新性便利渠道。
招商證券:境外交易傭金收入大幅增長
招證國際持續提升投研服務水平及全球股票市場交易能力,加速信息技術建設、增強運營保障及維護能力,全面提升跨境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積極拓展多市場、多品種創收能力,并抓住機遇大力開展跨境理財業務,機構交易業務拓展至日本、新加坡和歐洲多個國家,美股及債券的傭金收入實現同比大幅增長。截至2024年末,招證國際托管客戶資產規模達2156.10億港元。
同時,招證國際積極把握市場回暖機會,加大港股IPO融資營銷力度,報告期末孖展業務規模為33.41億港元,同比增長31.28%,維持擔保比例為328.95%。
責編:羅曉霞
排版:汪云鵬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