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關注。4月9日,多家深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從出口占比、供應鏈布局、客戶結構等維度回應政策影響,并表示因對美直接出口收入占比低、全球化產能布局完善、客戶黏性較強等因素,本輪關稅調整對經營影響較小。
電子元件與光學器件:技術壁壘構筑護城河
在電子元件領域,王子新材表示,公司2024年對美銷售額占比約6%,且薄膜電容、軍工電子產品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關稅調整不會對經營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光學鏡頭企業力鼎光電稱,其對美直接出口收入占比僅5%,且產品采用FOB模式由客戶承擔關稅,疊加機器視覺類鏡頭定制化程度高、客戶黏性強,當前影響有限。
PCB制造商崇達技術表示,公司直接出口美國收入占比約10%,但通過市場多元化、技術升級及供應鏈風險管理,整體影響可控。
半導體及電子材料:本土化供應鏈化解沖擊
半導體材料企業江豐電子指出,公司高純金屬濺射靶材出口美國收入占比僅1.19%,且已實現原材料采購國內化,供應鏈安全穩定,目前訂單充足、經營正常。
稀有金屬材料龍頭東方鉭業進一步表示,其鉭粉、鉭絲等核心產品被列入美國關稅豁免清單,2025年一季度對美出口占比不足1%,政策沖擊微乎其微。
制造服務業:全球化產能分散風險
協創數據強調,公司直接出口美國產品收入占比低,且大部分訂單已通過海外智能制造基地交付,疊加供應鏈管控優勢,預計整體影響較小。
光弘科技則憑借越南工廠的EXW貿易模式規避關稅成本,當前產能飽滿且客戶無轉移計劃。公司還透露,年內將完成對法國AC公司的收購,新增墨西哥、法國及突尼斯制造基地,進一步強化全球供應鏈彈性。
日豐股份在互動平臺回應關稅影響的提問時表示,公司對美出口額約占總營收不足2%,占比較低,不會對公司實際經營產生重大影響。近年,針對中美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公司積極調整海外銷售戰略,外銷主要以東盟、歐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以及中東部分國家為主,海外營銷網絡得以快速延伸和拓展。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