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來臨 “存款搬家”或提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霜2025-04-11 09:46

近日,又有部分中小銀行,尤其是村鎮銀行繼續下調存款利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4月以來,已經有眾邦銀行、遂平中原村鎮銀行、興寧珠江村鎮銀行、內黃興福村鎮銀行、惠東惠民村鎮銀行、平城京都村鎮銀行、茌平滬農商村鎮銀行等多家銀行大幅調降存款利率。

比如,興寧珠江村鎮銀行原來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利率分別為2.10%、2.75%和3.25%,自4月1日起將分別降至1.50%、1.60%、1.55%,甚至低于國有行水平。

目前,國有大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普遍在2%以下。比如,截至4月10日,中國銀行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分別為1.45%、1.45%、1.9%;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的與中國銀行相同。

不過,存款利率的下行無論對銀行,還是對客戶來說,都已經不是新鮮事。

早在4月初,就有江蘇一家城商行的零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不久后將會再次調降利率,尤其是三年期及以上的長期存款利率,而一年期、兩年期的存款可能會上調,主要是因為銀行長期的負債成本過高,希望通過這種形式來減少高息長期負債,增加低息短期負債,達到調整負債結構的目的。

息差收窄驅動存款利率繼續走低

從多家大行不久前在業績發布會上的表態來看,降低負債成本是今年重點關注的事項之一,因此今年的存款利率毫無疑問將繼續下行。

農業銀行董秘劉清和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均在業績發布會上坦言,2025年銀行業的凈息差依舊是一個承壓的趨勢。

從負債端來看,劉清認為,2025年存款的利率市場化的機制效能也會不斷地釋放,存款的付息率有下行的空間。周萬阜則指出,負債端受外部環境變化及客戶因素等共同影響,存款結構延續定期化、長期化的趨勢。因此,在負債端將做好高成本存款的管控,持續壓降負債成本,穩定息差。

中國銀行行長張輝在業績發布會上強調,將繼續把加強凈息差管理作為低息環境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加強存款成本管控,提升產品服務的綜合帶動作用。

招商銀行副行長彭家文分析認為,今年凈息差收窄的趨勢仍在延續,壓力仍存在。主要原因是資產收益的下行,此外一個利好因素就是存款成本的下降,并且存款成本下降仍在延續。

除了單純的降息以外,調整存款結構也是銀行必須面對的問題。

根據東北證券截至4月2日統計的23家上市銀行的年報來看,截至2024年底,定期存款總規模為107.72萬億元,同比增長7.28%,增速同比下降12.22個百分點,占總存款比例為59.03%,同比提升1.25個百分點,較之2023年漲幅收窄2.99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定期化程度繼續加深,但進度放緩。

因此,開源證券指出,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收益率降至3.3%,2025年內到期的高息長定存較多,而息差壓力較重,因此銀行主觀上有引導存款短期化的意愿,采用“做短壓長”的策略,操作上通過給予短期定存FTP點差激勵,引導客戶存款由中長期向短期分流。

利率下行致存款流向生變

雖然存款利率越來越低,但記者采訪調研多家銀行分支機構發現,一季度,不少銀行卻不缺存款。

今年一季度,各家銀行的分支機構存款規模增減不一。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是客戶需要考量的首要因素,但其決定性地位也開始動搖,相比之下,客戶對銀行的品牌認可度也變得更為重要。

一家國有大行零售業務研究人員表示,一季度他們并未出現存款減少的情況,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一家長三角城商行的分行負責人也表示,第一季度分行個人存款規模增長了86億元,增幅與去年比更大,這主要與年初至今股債市場波動比較大有關,客戶追求穩健,因此資金涌向存款。

相對而言,雖然存款增量喜人,但理財贖回還是面臨較大壓力。“一季度由于債市的波動,我們的理財規模在整體大行業凈贖回的態勢上,也出現過規模波動,最終到一季度末還是有些回漲,一季度整體微增,但不如存款,因此未來會重點增加穩健低波類產品的供應。”她表示。

對于未來3年期存款的利率下調對4月存款的影響,她認為,目前客戶的存款以3年期為主,因此從期限結構來看,短期內存款收縮的壓力并不大。

但對于村鎮銀行來說,未來的存款增量將變得更加艱難。

一家湖南省內的村鎮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其銀行的存款利率其實并不太低,1年期1.6%,2年期1.7%,3年期2.15%,大額存單還要再多0.05%,但是一季度零售存款的規模增長卻表現平平。“一是本地居民的財富難以支撐;二是存款利率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他分析。

上述村鎮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幾次小銀行的風險事件之后,客戶現在對大行更加信賴。他們覺得大行全國都有,村鎮銀行、農商行出了區就很難找到網點了,加上以后利率越來越低,更加難獲取存款。”

負債搬家或階段性回擺

除了在銀行系統內部流動,隨著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存款資金從銀行流向非銀的概率也會逐步提升。

一般而言,存款利率與非銀產品的收益比價決定了資金的流向,當后者形成顯著優勢時,資金會從銀行體系向非銀產品遷移,形成負債搬家的現象。

而居民的主要理財方式——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盡管存在波動,但“收益體感”高于銀行存款。《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顯示,銀行理財產品去年的平均收益率是2.65%。在公募基金方面,據wind數據,2024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最高,達9.2%;在債券牛市下,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為4.6%,排名第二;混合型、貨幣型基金平均收益分別為3.9%、1.6%。兩者均高于同期的大部分銀行,尤其是國有行、股份行的存款利率。

國泰海通固收研究認為,目前市場風險偏好不高,地產和權益市場等表現一般,固收類產品收益較高且穩健,存在存款流向非銀的驅動性因素。

但同時,2025年初未有存款利率調降,同時經歷2月以來的債市回調后長債利率下界相對清晰,低利率中樞和不足的資本利得空間將繼續壓低非銀固收類產品的潛在收益,非銀固收類產品與定期存款的收益差距趨于收窄。因此,從存款利率和非銀固收類產品的收益比價出發,進入二季度后,負債搬家可能會階段性回擺。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