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如何看待部分上市銀行投資收益大增?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蘇向杲2025-04-14 09:00

■蘇向杲

隨著上市銀行2024年年報陸續披露,其年度核心業績指標也浮出水面。值得關注的是,在上市銀行營收普遍同比下降的背景下,投資收益卻呈現整體攀升態勢,部分銀行該指標更是出現大幅躍升。

上市銀行投資收益主要由債券、權益類金融工具等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構成,其中債券投資收益占據絕對比重。筆者對已披露年報的24家A股上市銀行的經營數據進行梳理后發現,2024年這24家銀行投資收益同比增幅達18.6%,而同期營業收入卻微降0.4%。其中,有7家銀行投資收益同比增幅突破50%,最高者更是達到了177%的增速。

這一結構性變化引發市場熱議。支持者認為投資收益增長有利于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反對者則擔憂依賴投資收益可能弱化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此,筆者認為,需立足宏觀經濟轉型背景與銀行業發展新常態,從四個維度辯證分析。

其一,投資收益增長對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具有積極作用。

我國商業銀行傳統盈利模式以凈利息收入為主、非息收入為輔。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信貸市場已從“供給驅動”轉向“需求驅動”,存貸款利差縮窄成為必然趨勢。與此同時,近年來監管持續引導金融讓利實體,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應聲下行,2024年四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已縮至1.52%的歷史低位。

在此情境下,主動調整資產配置、增厚投資收益成為商業銀行的現實選擇,這一調整具有三方面重要功能:一是提升商業銀行資金使用效率和資產端收益率。二是保持商業銀行經營的穩健性、提升抗風險能力。三是通過利潤留存能夠夯實商業銀行資本實力,最終反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其二,商業銀行提升投資收益與服務實體經濟并非對立關系。

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加大債券等金融資產的投資,易引發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不利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實際上,商業銀行頻繁在債券二級市場買賣債券以獲取價差收益確實可能引發資金空轉,但這種情況并不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不僅僅局限于二級市場,其在一級市場也大量買入國債和地方政府債等債券,既獲得了投資收益,又支持了政府和企業融資。從這個視角看,商業銀行投資收益增長與服務實體經濟可以形成良性循環,而非對立關系。

其三,投資收益的提升也體現了部分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經營能力。

由于不同商業銀行的資源稟賦各異,用信貸投放等單一標準衡量商業銀行綜合經營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并不客觀。特別是近年來市場信貸需求趨緩,疊加國有大行信貸下沉,部分中小銀行信貸投放難度增加,單純依賴存貸利差的傳統模式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一些中小銀行通過建立專業投研團隊、完善風控體系,拓寬投資收益渠道,既能實現差異化競爭,又能增強穿越經濟增長周期的能力。事實上,監管部門此前也多次鼓勵商業銀行完善差異化發展定位。

其四,商業銀行在提升投資收益時,也要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和節奏。

盡管商業銀行推動投資收益增長有其合理性,但仍需合理控制投資規模與節奏,避免為追求短期收益而過度放大風險敞口,防范過度投機帶來的潛在風險,尤其要提升投研能力以增強投資穩健性。去年12月份,央行在約談債市交易中部分操作激進的金融機構時,明確要求相關機構密切關注自身利率風險狀況,切實提高投研能力,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

總體來看,去年商業銀行投資收益的普漲,是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以非息補息差”的適應性選擇,對提升銀行機構自身經營的穩健性具有積極意義,也體現了商業銀行的發展韌性。當然,個別商業銀行為提升投資收益而采取激進交易的行為并不可取。當前,銀行業凈息差觸底反彈的拐點尚未到來,對商業銀行而言,更為關鍵的是在保持短期平穩增長與提升長期發展潛力之間找到平衡點,真正實現中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機統一。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