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屆“主賓國”到連續五年穩步參展,瑞士通過消博會這一平臺,持續深化與中國在消費、創新、投資等多領域的聯系,也展現出對中國市場的持續信心與長期承諾。
在本屆消博會期間,瑞士駐華大使館參贊周宏瑞(Jo?l Saurina)接受了《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深入解讀瑞士參展亮點、中瑞經貿關系新動態,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帶來的新機遇。
在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當下,中瑞之間以穩定、開放與合作為關鍵詞的經貿關系,或將成為推動區域合作與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樣本。
穩定參展,深耕中國消費市場
“我們連續五年來到消博會,從未缺席,這種穩定本身就是一種承諾。”周宏瑞介紹稱,此次瑞士官方展團共有9家參展商向觀眾展示11個高端瑞士品牌,覆蓋化妝品、健康生活等多個領域。
“瑞士不僅有雪山與手表,同時也連續15年被評為全球最具創新力國家。我們也希望通過展臺,呈現傳統與創新并存的瑞士形象。”
周宏瑞特別提到,消博會是瑞士品牌直接面對中國消費者、尋找經銷商的重要平臺。“例如,一些首次參展的企業會觀察客戶反饋,評估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已有經銷網絡的品牌,則借此擴大曝光與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依然具有戰略吸引力
周宏瑞坦言,盡管全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中國市場對瑞士企業依然具有戰略意義。
據統計,當前約有1000家瑞士企業活躍在中國,雇傭中國員工超過20萬人,“第一家中外合資工業企業就是由瑞士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創立的。幾十年來,瑞士企業始終與中國市場緊密相連”。
他指出,中國消費市場不斷走向成熟,消費者對高質量、可持續產品的需求日益上升,恰與瑞士制造優勢相吻合。“當然,中國市場復雜且龐大,瑞士企業進入前必須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并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周宏瑞強調。
自貿協定加速雙邊貿易增長
在談及中瑞經濟合作的制度支撐時,周宏瑞提到了2014年生效的中瑞自由貿易協定?!斑@是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簽署的首個自貿協定。過去十年,雙邊貿易出現顯著增長,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成果”。
面對全球“去全球化”趨勢抬頭,周宏瑞認為,自貿協定依然是促進貿易、增強市場可預期性的有效工具?!叭鹗渴且粋€小而外向型的經濟體,我們堅信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價值”。
海南自貿港建設釋放新機遇
今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目標實現的關鍵一年。作為“自由貿易”的堅定倡導者,瑞士亦密切關注這一政策進展。
“我們歡迎任何支持自由貿易的舉措,并正與海南方面保持溝通”。周宏瑞介紹,瑞士貿易與投資署已與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并接待了海南省政府代表團訪問瑞士,與當地企業交流。
“對瑞士企業而言,海南不僅是展示品牌的窗口,也可能成為輻射中國大陸市場的跳板?!彼硎?,“關鍵在于這些政策能否為企業進入中國其他地區創造更大便利。”
創新合作空間廣闊
談到中瑞未來合作前景,周宏瑞再次強調“創新”是關鍵詞。“無論是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還是綠色制造方面,瑞士企業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而中國政府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明確戰略。兩者結合,合作空間廣闊”。
他指出,挑戰也存在,特別是來自本地創新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也是一種正向推動——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立足。”他說,海南在推動創新生態方面也展現出活力,瑞士企業應當關注這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