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證券時報記者從江蘇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推進江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江蘇省工信廳日前印發《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根據《行動方案》,江蘇聚焦“1650”產業體系建設,提出到2027年末,遴選500家企業進入上市后備企業庫,力爭培育“專精特新”專板及新三板掛牌企業20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30家。為完成這一目標,《行動方案》從建立上市后備企業庫、整合優質服務資源、夯實上市培育服務、保障措施等四個方面提出10條措施。
建立上市后備企業庫方面,江蘇明確入庫企業。制定入庫標準和入庫程序,結合我省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每年主動摸排一批有上市意愿的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地方發動、機構推薦、自愿申報,首批入庫企業不少于200家。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推動有上市意愿的企業及時入庫、已入庫企業動態調整,做到有進有出。
同時,江蘇提出分層分類管理入庫企業。“一企一檔”完善入庫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上市意向、上市工作開展情況等相關信息,科學構建企業畫像。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接入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上市成熟度測評軟件,免費幫助企業找準板塊定位,明確企業已具備的上市、掛牌條件,或與達到上市、掛牌目標之間的差距,按照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對企業進行分層。對入庫企業按照“1650”產業體系進行分類管理,每年遴選30家左右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進行指導服務。
整合優質服務資源方面,江蘇將組建專業服務機構庫。入庫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資機構、銀行機構,以及其他具備協助開展上市培育工作能力的專業服務機構,明確機構入庫條件、工作職責、出庫情形,建立完善服務機制,為后備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
同時,發揮“專精特新”專板培育功能。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協作管理機制,引導入庫企業提前進入專板培育,專板提供企業上市前規范發展的“學籍檔案”。充分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綠色通道”及“公示審核”等機制作用,推動企業在新三板高質量掛牌。
夯實上市培育服務方面,著力提升企業上市動力。圍繞入庫企業,每年至少開展2場上市通識培訓,提高入庫企業對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認知水平,引導企業樹立進入資本市場的誠信意識、自律意識和法治意識。分專題、分行業舉辦企業家沙龍,共享上市前沿動態、產業政策、市場趨勢等信息,組織服務機構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加快推動企業發展和上市進程。發揮滬深北交易所江蘇企業培育基地和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功能與專業優勢,組織開展“走進交易所”“走進上市公司”等活動。
同時,江蘇將精準服務重點企業。根據板塊定位,每年組織專業服務機構為30家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針對企業上市核心指標存在差距、上市進展遲緩等實際問題給予指導,促進企業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會計基礎工作、內部控制制度。安排專人持續跟蹤重點企業掛牌、上市進展情況,幫助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另外,江蘇強化全鏈條金融賦能。深入開展政銀企對接,鼓勵金融機構為入庫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資服務方案。建立股權融資項目儲備庫,持續開展投融資路演活動,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產業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上市后備企業。推動各類股權投資機構積極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并購重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