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歐洲中央銀行17日宣布,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分別下調25個基點。這是該行自去年6月以來第七次降息。
本次調整后,歐元區存款機制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借貸利率分別降至2.25%、2.40%和2.65%。
歐洲央行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表示,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通脹持續回落,3月整體和核心通脹均呈下降趨勢,服務價格漲幅也在過去幾個月明顯放緩。大多數潛在通脹指標表明,通脹率正穩定向2%的中期目標靠攏。
歐洲央行指出,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趨弱,外部風險加劇。隨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溫,不確定性上升,可能削弱企業和家庭信心,市場波動性也將對融資環境形成進一步收緊壓力,從而對經濟前景造成拖累。
避險情緒持續發酵,黃金價格不斷刷新歷史高位
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持續發酵,全球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在避險情緒高漲的推動下,黃金價格不斷刷新歷史高位。4月17日,COMEX黃金期貨主力合約盤中觸及3371.9美元/盎司的歷史高點,收盤報3341.3美元/盎司,下跌0.15%。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從2025年年初至今,黃金價格漲幅約27%,已接近2024年全年漲幅。
“本輪上漲行情始于3月4日,當時特朗普團隊提前向市場透露將在4月2日征收‘對等關稅’,黃金價格結束調整,從2900美元/盎司附近上漲至3300美元/盎司上方。”正信期貨貴金屬分析師蒲祖林表示,本輪行情上漲受兩方面因素驅動。一方面,“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避險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部分國家擔憂美元信用,持續通過央行增持黃金作為儲備。
在徽商期貨貴金屬分析師從姍姍看來,黃金本輪上漲行情由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美元信用有所降低以及美聯儲處于降息周期等因素共同驅動。“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復引發全球貿易體系動蕩,加劇了供應鏈中斷和通脹抬頭的壓力,促使資金涌入黃金市場避險。與此同時,關稅政策的反復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預期升溫,疊加市場對美國政府信任度降低,美元和美債遭到拋售。在關稅沖擊下,美元流動性危機加劇,黃金成為‘去美元化’的核心替代資產。貨幣政策方面,市場押注美聯儲2025年降息幅度超100個基點,實際利率下行使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降低,同時寬松政策可能加劇通脹,強化黃金抗通脹屬性。”她說。
中原期貨貴金屬分析師劉培洋表示,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具有較強的貨幣屬性。在美國貨幣超發及財政赤字貨幣化背景下,美元信用體系受到挑戰,全球“去美元化”的趨勢使黃金有望成為新一輪的定價“錨”。此外,黃金與其他資產類別有低相關性甚至負相關性,機構投資者在組合中增加黃金,能夠有效地應對市場波動。
“歷史上黃金連續上漲的行情有20世紀80年代的石油危機階段、2008年前后的全球金融危機階段以及2011年前后的歐債風暴階段。每一輪黃金牛市行情,皆伴隨著經濟增長前景不確定性的顯著增大。”卓創資訊研究員曹慧說。
蒲祖林表示,通常而言,黃金的避險屬性主要體現在抗通脹方面。在通脹飆升時期,黃金價格上漲迅速,而其他避險資產(如美元、美債等)在通脹面前會面臨實際回報率相對下降的風險,使其避險效果不佳。
就此輪行情而言,傳統避險資產——美債遭遇了大規模拋售,與黃金表現截然相反,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升破4.5%。美債與黃金表現“冰火兩重天”,本質上是全球資本對信用體系的一次集體投票。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后,全世界各國貨幣紛紛跟美元掛鉤。美元信用一方面靠黃金儲備支撐,另一方面靠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支撐。在過去幾十年的全球自由貿易過程中,各國企業將商品銷售給美國,獲得美元,并以美債、美股的形式持有美元資產。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讓美國站在了各國的對立面,被加征關稅的國家紛紛拋售美股和美債,同時增持黃金這一避險資產,從而使美債大跌、黃金上漲。這顯然屬于流動性風險的主要現象,與正常經濟形勢下金融屬性驅動的美債和黃金同步上漲或下跌有所背離。”蒲祖林表示。
據劉培洋介紹,美國政府目前有36.7萬億美元債務,如果利率維持在4.5%,美國年利息支出可能占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今年,美國預計有3萬億美元債務到期,絕大部分是短期債務。市場對特朗普政府化債目標感到擔憂,美國財政部進行的國債拍賣顯示需求低迷,且債市流動性緊張。此外,美國加征關稅使其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減少,導致全球流通的美元減少,其他國家用于購買美國國債的現金也會減少,對美債形成了一定壓力。
“黃金不依賴任何國家信用,無違約風險,與主權貨幣(如美元)和債券(如美債)形成對沖,成為‘終極避險工具’。在美元信用弱化背景下,黃金的貨幣屬性被重估,成為對沖通脹和儲備多元化的核心選擇。”從姍姍說。
在這場重構全球儲備格局的競賽中,各國央行的購金行動呈現出鮮明的戰略轉向。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2月,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共增加24噸,以波蘭、印度等國家增持為主,較2024年同期增持水平小幅增加1.2%,而前兩個月則累計減少34%。
中國人民銀行4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末黃金儲備為7370萬盎司,較2月末增加9萬盎司,連續5個月增持。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的上漲主要依賴于對沖基金和被動投資者的增持。中國黃金ETF年內持倉增加近60億份,折合資金流入670億元。海外黃金基金凈流入已達到創紀錄的800億美元,是2020年創下的最高紀錄的2倍,折合實物黃金需求增加近120噸。隨著市場不確定性的急劇上升以及漲價激發的投機需求,投資者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向黃金市場投入資金。此外,在避險屬性和各國央行相繼擴張資產負債表帶來的貨幣屬性推升下,對沖基金年內也主動加大對貴金屬的投資。”蒲祖林說。
4月以來,高盛、瑞銀等華爾街機構紛紛上調金價預測。在4月14日發布的報告中,高盛將2025年年底的黃金目標價從3300美元/盎司上調至?3700美元/盎司?,并認為極端情景下金價可能觸及4500美元/盎司??,此次上調幅度達12%,為其年內第四次調整。
劉培洋表示,雖然市場上對金價走勢多保持樂觀,但建議普通投資者選擇實物黃金、黃金ETF或者優質黃金股作為配置,主要原因在于金價處于歷史高位,價格波動劇烈,具有杠桿的黃金衍生品投資風險相對較大。
蒲祖林也認為,黃金價格短期累計漲幅較大,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建議不要盲目追高。雖然金價短期有迅速上漲至3500~4000美元/盎司的可能,但也伴隨著高風險。
“從長期來看,在美元信用下降和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持續擴張的背景下,我們仍然堅定看好未來金價走勢,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等金價急跌后通過實物黃金或ETF進行配置,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可以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參與黃金期貨及衍生品投資。”蒲祖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