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2日,已有26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24年年報,其中大型券商悉數披露完畢,新前十強名單浮出水面。
以歸母凈利潤計算,與上一年相比,最新排行前十的券商名單中有3家座次生變。在業務結構方面,自營業務撐場面,經紀業務顯著回暖,投行業務仍然承壓,資管業務則表現分化。
隨著行業格局持續優化,多家大型券商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分享了最新戰略打法。
券商業績十強座次生變
按照2024年年報披露的歸母凈利潤排序,證券行業前十依次為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海通、招商證券、中國銀河、廣發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萬宏源。這10家券商的歸母凈利潤合計為1064.78億元,占全行業凈利潤的比重為64%。
需要注意的是,國泰海通僅計國泰君安業績,如果按照與海通證券模擬合并的財務報表,總營收的位次仍然是第二名,但凈利潤指標將跌至第七名。
在不計入海通證券的情況下,行業前十呈現“一超多強”格局。中信證券以637.89億元的營收、217.04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與之后的券商拉開明顯差距。華泰證券、國泰海通、招商證券、中國銀河這4家也穩居歸母凈利潤“百億俱樂部”。中金公司和申萬宏源相對薄弱,歸母凈利潤在50億至60億元之間。
在行業加速洗牌的當下,2024年進入前十名單的券商還是老面孔,但座次有所變化。其中,中信建投從第六名跌至第八名;廣發證券排名上升一位,至第六名;國信證券也上升一位,至第七名。
前十強中,中金公司是唯一一家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的券商,降幅為7.5%。據中金公司年報,業績下滑主要因為投資銀行業務、證券經紀業務及基金管理業務等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減少。其余9家券商的平均增幅為22%,而這主要得益于廣發證券和國泰海通的帶動,兩家券商的歸母凈利潤業績增幅在38%左右。
自營業務是大型券商業績“壓艙石”
分業務條線來看,自營業務是前十大券商業績的“壓艙石”。按照“自營收入=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的公式計算,十大券商自營業務合計攬收1221.4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38%,較上年提升約6個百分點。
自營業務顯著改善了多數大型券商的業績。其中,僅中金公司出現收入下滑,其余9家券商均實現正增長,廣發證券、國泰海通、中國銀河的收入增幅甚至超過50%。對于中信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等5家券商而言,自營業務為其貢獻了超四成營收。
而中金公司自營業務收入下滑,主要受場外衍生品業務規模隨客戶交易需求減少而下降,使得相關投資產生的收益凈額減少,從而導致股票業務歉收。不過該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加速修復,單季度投資收益同比增加50%以上。
2024年A股市場先抑后揚,券商經紀業務也得到提振,前十大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合計642.86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中信證券以107.13億元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排名第一,其他9家券商則在40億元—70億元之間。從增速看,同樣,中金公司是前十強中唯一經紀業務手續費出現下滑的券商,2024年攬收42.63億元,同比下滑6%。
在資管業務方面,前十大券商表現出現分化,有5家券商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實現正增長,最高如國信證券,增幅為65%,中信證券和中國銀河增幅均在6%左右。有5家則不然,廣發證券、申萬宏源分別下滑11%和18%,華泰證券和國泰海通則略有下滑。
在境內股權融資尚未回暖的背景下,投行業務承壓是大型券商面臨的共性問題。僅廣發證券和中國銀河的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實現正增長,其余8家券商均有所下滑,平均降幅為30%。中信建投以48%的降幅居首,投行業務未回暖是拖累其行業排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盡管股權融資拖累投行業務收入回暖,但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仍然穩定。Wind顯示,以發行日計,2024年股權融資承銷保薦的項目數量和收入前三仍是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中信建投之間的較量。值得一提的是,并購重組業務對券商業績的增厚效果已逐步顯露,前十大券商財務顧問業務合計凈收入同比增長4%。
加快一流投行建設
自從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再到新“國九條”定調、證監會等的落實安排,以及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合并重組等案例的快速落地,行業格局在持續優化。對于證券行業而言,2024年是“困境反轉”之年。對于大型券商而言,2024年是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的奮起之年。
在業績說明會上,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表示,行業的并購重組確實使中信證券面臨很多壓力和挑戰,但也同時促使中信證券更好地去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布局。張佑君稱,未來中信證券將繼續保持內生式發展與外延式增長的平衡,鞏固中信證券現有的領先地位,做強做大境內外業務,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
國泰海通董事長朱健則稱,在合并重組的基礎上,公司將依托更強大、更穩固的客戶基礎,通過更強健、更高效的資本運用,更專業、更綜合的服務能力,更集約、更堅實的管理保障,充分釋放協同效能,發揮牌照互補效應和客戶基礎增厚效應,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努力實現綜合競爭力邁進全球前列。
中信建投董事長劉成則表示,已制定了“兩步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一步,力爭先用5年時間打造和鞏固國內一流的綜合實力,到2030年全面達到與行業優質頭部機構相稱的引領水平;第二步,再用5年時間,到2035年力爭全面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并努力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引領力的一流投資銀行。
排版:王璐璐?????????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