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
4月份C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與上月相同,核心CPI漲幅穩定,PPI環比降幅與上月相同,部分工業行業價格同比繼續呈現穩中向好走勢。人民銀行最新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隨著擴大內需政策落地顯效,市場需求加快釋放,將更好支撐物價水平溫和回升。
食品、出行服務表現好于季節性
4月份,CPI環比上漲0.1%。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2%,非食品價格上漲0.1%;消費品價格持平,服務價格上漲0.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從環比看,CPI由降轉漲,漲幅高于季節性水平0.2個百分點,主要是食品、出行服務回升帶動。
食品價格的帶動包括部分地區進入海洋休漁期,海水魚價格上漲;新果上市初期供給季節性減少,薯類和鮮果價格上漲等情況,也包括受進口量減少等因素影響,牛肉價格上漲等情況。此外,鮮菜和豬肉價格降幅小于季節性有一定影響。
同時,4月份,受需求回暖及假日因素共同影響,出行服務價格回升明顯。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賓館住宿和旅游價格分別上漲13.5%、7.3%、4.5%和3.1%,漲幅均高于季節性水平,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10個百分點。這與近期公布的“五一”假期出行和旅游消費數據相互印證。
4月份,核心CPI環比由平轉漲,上漲0.2%;同比上漲0.5%,漲幅保持穩定。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更能反映供求關系的核心CPI漲幅保持穩定,體現了經濟的內在韌性。
部分工業行業價格
繼續呈現穩中向好走勢
4月份,我國促消費等宏觀政策加力擴圍,高技術產業加快成長等帶動的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回暖的現象持續。
一方面,各地基建施工穩步推進、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執行良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1.4個和1.0個百分點。促消費和設備更新等政策繼續顯效,部分消費品和裝備制造產品需求釋放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回升。家用洗衣機價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食品制造業、新能源乘用車價格同比降幅均收窄0.2個百分點;電工機械專用設備制造價格同比降幅收窄0.7個百分點,農林牧漁專用機械制造、金屬加工機械制造價格同比降幅均收窄0.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上漲。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價格上漲3.0%,飛機制造價格上漲1.3%,微特電機及組件制造價格上漲1.2%,服務器價格上漲1.0%,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價格上漲0.8%。
董莉娟還指出,我國持續推進貿易多元化,市場擴大帶動部分出口行業價格同比上漲或降幅收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系列價格上漲2.7%,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價格上漲1.0%;拖拉機制造、電子器件制造、紡織服裝服飾業價格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1.2個、0.7個和0.3個百分點。
溫彬談到,4月份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剪刀差”有所收窄。4月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同比從上月的-2.4%降至-2.7%,降幅與出廠價格持平,反映工業企業上游與下游價格同步調整,利潤空間變化基本一致。
國際輸入性因素
對部分行業價格產生一定下拉影響
不過,整體看,物價穩定回升的基礎仍需鞏固。4月份CPI同比下降0.1%,連續三個月下降。
董莉娟表示,CPI同比略有下降,主要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4月份,能源價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價格下降10.4%,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帶動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包括服務價格的漲幅都基本穩定。
受到類似影響的還有PPI環比表現。4月份PPI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董莉娟表示,PPI環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行。二是國內部分能源價格季節性下降。
從行業看,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影響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環比下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3.1%,精煉石油產品制造價格下降2.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下降0.6%;國際鋁、鋅和銅等有色金屬價格下行影響國內鋁冶煉、鋅冶煉和銅冶煉價格分別下降2.4%、1.6%和0.8%。部分出口行業價格環比下降,汽車制造業價格下降0.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家具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價格均下降0.2%。
“上述10個行業合計影響PPI環比下降約0.24個百分點。”董莉娟說,4月份雖然國際輸入性因素對部分行業價格產生一定下拉影響,但我國經濟基礎穩、韌性強,各項宏觀政策協同發力,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部分領域價格呈現積極變化。
溫彬認為,當前有利于核心CPI修復的積極因素增多。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5月7日公布一系列增量政策,包括降準、降息、結構性工具增量降價、穩地產、穩股市、穩企業、強化科技創新支持等,與去年9月一攬子增量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全國兩會部署形成政策加力“組合拳”,有助于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五一、端午、暑期旅游需求旺盛,將帶動相關服務價格上漲。此外,以舊換新政策落地也還將持續顯效。只是外部不確定性加大背景下,PPI下行壓力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