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
阮潤生
2025-01-27 21:55
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近段時間以來,提前還房貸難、排隊還房貸、搶還貸額度等話題頻登熱搜榜。民生無小事,無論是出于回應人民群眾關切,還是維護銀行乃至金融系統穩定需要,各方都應該及早拿出妥善應對提前還貸的方案。
提前還貸原本是借貸行為中的正常現象,住房貸款合同會約定提前還貸的申請流程、適用情形、違約責任等。但春節假期以來,多地出現預約還貸難、提前還貸等待時間長等問題引發多方討論。究其緣由,主要由于去年以來,各類資產收益欠佳,以銀行理財為例,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從收益率水平來看,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近1年平均收益率為2.11%,低于住房貸款利率,提前還貸所節省的利息對部分貸款人而言,反倒可以視為一筆“收益”。
無論出于何種動機,購房者只要滿足住房貸款合同所規定的提前還貸要求,銀行就不應人為增加還貸難度、設置不必要的還貸門檻。將自己放在了客戶的對立面,即便守住一時一地的利益,受損的品牌信用后續又該如何修復?
當然,也不能僅僅將銀行的應對視為趨利之舉,如果短期內兌現大量提前還貸業務,可能會影響銀行資產質量的穩定性,從而增加運行風險,波及整個銀行業甚至金融業安全,金融風險因具有傳染性最終可能會轉嫁到個人、企業等微觀主體身上,這也是得不償失。
銀行、監管等有關方面應盡早推出應對提前還貸的穩妥有序方案,既要回應人民群眾關切,順應購房者還貸需求,又要保障銀行住房貸款業務相對穩定,從而保障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