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8月31日,暑期消費正式收官。這個夏天,文旅、電影市場再次火力全開,線下接觸型消費延續火爆復蘇態勢。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總觀影人次(含預售)超5.02億,總票房達204.95億元,雙雙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最高紀錄。文旅消費市場也迎來爆發:飛豬報告顯示,包含國內機票、酒店、線路游、景區門票等在內的國內游暑期預訂量繼續超越疫情前水平,酒店日均間夜量更是連續刷新暑期表現紀錄;在攜程平臺,暑期夜游產品銷量較2019年增長692%;美團數據顯示,暑期以來,“夜游”“夜市”搜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0%;大眾點評上相關攻略筆記同比增長160%。
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今年暑期,6、7、8月國內旅游人數預計達18.54億人次,占全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的28.1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2萬億元,約占全年國內旅游收入的27.46%。
如此強勁的復蘇態勢,一方面源自過去一段時間積壓的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另一方面,消費產品、服務供給的提升與多樣恰好“接住”了消費者短期內爆發的各類需求。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貼近市場、適銷對路,對任何經營而言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以大熱的電影票房市場為例,經歷影視寒冬之后,今年暑期檔影片爆款頻出,票房超過10億元的影片有5部,超過20億元的有4部。其中,票房成績在20億元以上的影片數量為燈塔專業版2014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最多。
在文旅市場上,除了出境、長途旅行復蘇,一些新的熱點還為下一步服務消費“好上加好”提供了啟示。比如,繼淄博燒烤之后,貴州“村超”又火了,同樣的火爆、同樣的接地氣、同樣的活力,讓大眾看到了“農業+旅游”“體育+旅游”的更多可能性。
今年這些出圈的文旅現象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點,即政府定位。無論淄博燒烤還是貴州村超,政府部門都極少再以大操大辦的角色出現,而是將主動權更多地交給當地居民、交給經營者。市場自有其韌性,群眾也自有其活力,政府部門要做的,就是在后方提供服務,做好營商環境保障。
今年暑期檔中頗受好評的電影《長安三萬里》中,李白撐篙駛過白帝城,高呼“輕舟已過萬重山”成為影片高光時刻。事實上,這也恰似消費復蘇的寫照,耐心等待,輕舟終將駛過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