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假期通常是觀察消費的重要窗口,今年中秋、國慶雙節連休,消費表現幾乎是今年以來各項消費表現的縮影:旅游相關消費成為假日消費主力,各地人流、車流、物流持續復蘇,逐步接近、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以主力的旅游消費為例,文旅部數據顯示,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高速公路流量單日峰值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消費者出游熱情高漲,以至于社交媒體上有網友調侃稱“假期14億人都不夠用了”,因為每個熱門景區的火爆程度都仿佛有1億人在現場。
另外,相較過往三年,今年“國慶假期朋友圈攝影大賽”,多樣性和豐富性也有明顯增加。數據顯示,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達158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0%、高于端午的63%。同時,備受關注的旅游客單價也迎來明顯改善: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8%,為疫后節假日旅游客單價的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每逢節假日,外界描述時都會加上“疫情之后第一個”前綴,意在凸顯修復與好轉。的確,不論是最新出爐的中秋、國慶假期消費數據,還是此前的五一、端午、暑期消費數據,都指向今年以來消費形勢,尤其是旅游、服務等消費的持續好轉,振奮人心。
也正因于此,過往假期外出只能看景區“人山人海”的困擾某種程度上成為復蘇的喜悅:既欣喜于活力釋放,也欣喜于前景可期。不過,修復是為了回歸常態,消費增長終將回到與消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的軌道上來。當前消費復蘇的韌性,即是未來增長的動力,也是供給端持續優化的底氣。
事實上,節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30條措施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其中8條都在部署加大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
除此之外,從需求端來看,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關乎兩點:有錢、有閑。因此,還需要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謀劃錯峰休假、彈性作息的鼓勵措施等系列工作的統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