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券商一季報出爐!八成業績下滑,這4家憑借自營成功突圍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券商中國 馬靜2024-05-01 22:53

43家上市券商一季度成績單悉數出爐。

整體看,無論業務規模大小,八成券商遭遇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凈利潤前十榜單也發生變化,國信證券取代海通證券入列。自營和投行業務收入下滑是導致券商業績下滑的主因,此外也受到融券業務收縮等影響。

不過,在一片“黯淡”中,也有5家中小券商依靠自營和資管業務實現突圍。其中,中原證券、東興證券、方正證券、南京證券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85.53%、64.28%、41.06%、21.21%,均將業績增長歸因于投資收益增加。首創證券則憑借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11.69%的同比增幅成功實現業績突圍。

東興證券非銀分析師劉嘉瑋認為,二級市場波動加劇增加了券商業績的不確定性和預測難度,行業內業務結構和投資策略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券商業績或有穿越周期的可能性。

八成券商營收、凈利雙降

今年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中,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券商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其中,中原證券、東興證券、方正證券、首創證券、南京證券的增幅均在20%以上。西南證券和第一創業歸母凈利潤微增,但營收有所下滑。

更多券商則是遭遇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占比達八成。其中,凈利潤下滑幅度在50%及以上的券商就有9家。并且,業績滑坡較為明顯的券商既包括海通證券等頭部券商,也包括東北證券、太平洋證券等中小券商。

按凈利潤同比降幅來看,居前的5家券商分別是中泰證券(-71.25%)、太平洋證券(-76.61%)、東北證券(-94.35%)、天風證券(-168.72%)、國聯證券(-205.50%)。其中國聯證券和天風證券也是一季度唯二虧損的上市券商,分別虧損了3.76億元和2.19億元。

按凈利潤絕對值來看,中信證券以49.59億元居榜首,且近乎是第二名國泰君安的2倍。緊隨其后的分別是華泰證券(22.91億元)、招商證券(21.57億元)、中國銀河(16.31億元)。

跟上年同期相比,凈利潤前十榜單發生變化。海通證券掉出前十,國信證券則躋身其中。中國銀河排名從第8名提升到第5名,中信建投則從第5名掉至第10名。

自營業務成關鍵因子

“成也自營,敗也自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券商業績分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營業務收入仍然在券商營收中占不小比重。43家上市券商一季度總營收為1058.28億元,自營業務收入為333.78億元,占比為32%。部分券商的自營業務過去更是支撐起了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則是今年自營業務營收較上年出現較大變動。比如紅塔證券,去年一季度自營攬收3.16億元,對營收貢獻率達64%。但今年一季度自營收入降至1.66億元,最終歸母凈利潤下滑46.95%。

多數業績下滑幅度較大的券商都與此情況相似。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28家上市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同比降幅都在20%以上,其中10家降幅更是在50%以上,出現虧損的國聯證券自營收入為負。而今年一季度表現亮眼的中原證券、東興證券、方正證券、南京證券均將增長歸因于投資收益增加。

有券商進一步解釋了自營業務出現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跟衍生品業務有關。

如中信建投提到,業績降幅主要源于衍生品業務收縮和科創板跟投浮虧。東方證券提到,投資收益下滑49.47%,主要跟衍生工具投資收益減少。國聯證券則表示,股權衍生品業務2024年一季度業績賬面波動較大,擾動總體盈利。主要是因為包括主要指數價格、指數波動水平、股指和股指期貨價格差等多項市場關鍵指標都來到歷史相對極端位置。以中性對沖為主要風險管理措施的衍生品業務和量化業務,在上述環境下出現較大波動,產生交易損失和估值損失。

劉嘉瑋分析稱,部分券商業績實現逆勢增長,這主要源于各券商自營投資策略各不相同,部分高配固定收益類資產、低配權益類資產或重點配置高股息權益資產的券商投資收益受到一季度權益市場波動影響較小。同時,同比基數影響不可忽視。

投行、經紀、資管和兩融業務難言良好

在業績變動歸因上,除投資收益外,投行業務收入下降也是券商們提到的另一個關鍵詞。統計數據顯示,33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都出現下滑,幅度超過50%的券商中包括了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等頭部券商。

投行業務收入下滑跟IPO及再融資階段性收緊有直接關系,但也有一些券商實現了逆市增長。如紅塔證券、長江證券,同比增幅都超過了100%。另外,從絕對值看,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排名雖然總體變化不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前20的榜單中,新增中國銀河、東興證券。中信建投、興業證券等券商的排名則下滑較多。這表明,股權融資放緩的市場環境對券商們的影響并不能一概而論。

與二級市場息息相關的經紀、資管、兩融業務,43家上市券商整體表現也難言良好。

具體來看,跟兩融業務相關的利息凈收入,有9家券商為負。跟上年同期相比,八成券商出現下滑,降幅居前的幾家券商包括長城證券(-140.25%)、國聯證券(-148.94%)、東北證券(-184.50%)。有8家券商的利息凈收入實現正增長,其中財達證券以916.18%的增速居首。

經紀業務方面也是跌多增少,浙商證券、財達證券、財通證券、華林證券、南京證券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均為正增長,其余38家券商則均較上年有所下滑。不過,整體下滑幅度明顯要優于利息凈收入的情況,有25家下滑幅度都在10%以內。下滑幅度比較高的券商是東方證券、中金公司、天風證券,均超過了30%。

資管業務亦是如此,但43家券商表現分化非常明顯。有24家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實現正增長,增幅多在10%以內。還有7家券商的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增幅超過100%,其中財達證券和國聯證券一季度分別攬收0.77億元和1.42億元,分別同比上升443.68%和350.47%。首創證券也憑借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11.69%的同比增幅成功實現業績突圍。

有19家券商的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出現下滑,其中降幅超過20%的有8家。下滑幅度最高的是長城證券,一季度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0.07億元,同比下滑65.35%。

機構:券商中期業績有望得到有效改善

據機構分析,上市券商業績不佳主要跟上年基數高、股權投行和融券等業務萎縮有關。不過,談及未來展望,目前機構對券商板塊還是持長期看好態度。

比如,劉嘉瑋認為,近期海外主流投行對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觀點更趨正面,有助于提升海內外各類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再結合國內更為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和二季度經濟的持續復蘇,“政策—宏觀經濟—資本市場—投資者”間的正循環有望加快形成,進而有效改善資本市場投資回報和證券公司中期業績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券商一季度業績承壓,但也在積極應對,對未來并不十分悲觀。比如,中信建投表示,公司應對市場變化,聚焦增收節支,聚焦經營效能提升。一方面深挖現有業務增收潛力,積極拓展并購重組、戰略客戶綜合服務、財富管理產品配置等新的收入增長點。另一方面深入開展“降費節支、精益增效”專項工作,同時加大人員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國聯證券則針對衍生品業務的發展稱,未來,隨著金融市場逐步恢復平穩運行,估值損失將逐步修復。在監管部門穩慎發展的指導下,股權衍生品業務將通過調整對客交易業務結構、改進量化交易的管理機制、引進更多元的策略和資產等方面措施,持續提高效能。

責編:戰術恒

校對:楊立林??

責任編輯: 王煥城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