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證券時報記者)
【口舌之勇】
作為中國最重要且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獎金的管理方式理應更公開、更透明、更科學。
近段時間,工作之余,我在讀格非和遲子建的小說,這兩位作家都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閱讀的過程中,或許是受財經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習慣驅使,我突然對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問題產生了興趣,便上網檢索相關信息。結果發現,關于茅盾文學獎獎金事項的官方介紹和各類報道雖然有,但是不成體系,信息披露不夠充分,給人以霧里看花之感。于是,我就動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
先來簡要重溫一下茅盾文學獎的基本知識。1981年,中國作家協會根據茅盾先生遺愿,用他捐獻的25萬元人民幣稿費成立一個基金,在此基礎上設立“茅盾文學獎”,旨在褒獎中國作家創作的最優秀的長篇小說。最初定為每三年評選一次,后改為每四年評選一次 。茅盾文學獎評選活動迄今已舉辦11屆,每一屆評選出的獲獎作品數量,多則7部,少則3部,大多數情況下為5部。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對繁榮中國文學創作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接下來,不妨以經濟學視角,對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問題做一番爬疏與探究。
其一,關于茅盾文學獎獎金的來源。實際上,除了茅盾先生捐贈的25萬元人民幣稿費之外,茅盾文學獎的基金也包含一部分政府撥款和一部分社會捐助。三者共同構成茅盾文學獎基金的來源。
其二,關于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獎金分配。根據可查的官方歷史公開信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獎金,最初是來自茅盾文學獎基金存款所產生的利息。那么,每一部獲獎作品的具體獎金數額是多少?2011年(也就是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年)之后的,在相關新聞報道中容易查詢到。2011年之前的某些年份,就不太容易查詢到,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對應著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那個時間段中,每一部獲獎作品的具體獎金數額披露或報道就更不充分了。
我在網上檢索到幾篇追憶作家路遙(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的散文,通過文中路遙說的話才得知,那一屆茅盾文學獎每部獲獎作品獎金為5000元人民幣。由此推測,前三屆茅盾文學獎每部獲獎作品獎金應為5000元左右。2008年,據一篇報道茅盾文學獎的新聞報道披露,當年頒發的茅盾文學獎獎金大幅提高,每部作品獎金增至5萬元人民幣,由此推測,之前的20多年中,茅盾文學獎每部作品獎金大致維持在5000元至5萬元人民幣之間。2011年,李嘉誠基金會向茅盾文學獎一次性捐款500萬元,得益于此,當年頒發的茅盾文學獎獎金大增9倍,由每部5萬元人民幣飆升至每部50萬元人民幣。在當年舉行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獲獎者劉震云在發言中對李嘉誠先生的慷慨解囊表示了感謝。這個獎金數額維持至今。
其三,關于茅盾文學獎獎金的管理問題。我原本以為有“茅盾文學獎基金”或“茅盾文學獎基金會”之類的獨立機構或組織,結果在網上遍尋不著。進入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檢索,雖然關于茅盾文學獎的詞條或新聞有不少,卻沒有看到“茅盾文學獎基金”或“茅盾文學獎基金會”的影子。一個合理的推測是,當年根據茅盾先生的遺愿成立的基金,可能只是一個專款專用的賬戶,由中國作家協會具體管理。茅盾文學獎獎金的這種管理方式,頗有中國特色,與我們所熟知的諾貝爾文學獎獎金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這個方式大不相同。
諾貝爾獎(其中也包含有文學獎)設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其成功的諸多原因中,就包括獎金是由專業、獨立的基金會管理運營這一招。正因為如此,100多年來,諾貝爾獎的初始基金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多,獎金也不斷提高。而且,在諾貝爾基金會管理下,諾貝爾獎的獎金賬目非常透明,關于它如何投資理財、如何保值增值或虧損、如何收支、管理人是誰又是如何聘請的、各種資產配置明細以及變動等信息,都在每一年的公開年報中,向公眾交代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發前,瑞典官方都要隆重發表講話,將當年總獎金為多少、每個獲獎者獎金幾何這些信息告訴全世界,相關新聞報道也不會遺漏一點。
相比之下,茅盾文學獎的獎金管理方式就有些朦朦朧朧。直到今天,公眾中很少有人能完整、系統地說出每屆茅盾文學獎的單部作品獎金是多少;也很少有人知道茅盾文學獎獎金的專用賬戶上還剩下多少錢、后續是否夠用;除李嘉誠基金會外,是否還有其他機構或個人向茅盾文學獎基金提供捐助,以及政府的相關撥款有多少等信息,公眾也所知甚少。作為中國最重要且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獎金的管理方式理應更公開、更透明、更科學,這樣才會更有公信力。諾貝爾基金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對象。
我曾經私下里和一些作家(包括幾度入圍茅盾文學獎提名的著名作家)聊過茅盾文學獎獎金的事情,發現他們對此不甚了解,又都很好奇,想知道詳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小小地呼吁一下,也許并非多余。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