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11月19日,香港降雨降溫,并且懸掛一號風球。但在君悅酒店內,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如火如荼地舉行。來自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官員、香港特區政府金融官員,以及全球數十位大型金融機構高管齊聚一堂,熱議當前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熱門話題。
出席本屆峰會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先后發表講話,就此前國內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等進行了回顧和展望,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9月份以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地產政策以及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等一攬子政策加快出臺。全球投資者都在關注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
“增量金融政策出臺速度快、力度大、效果明顯!”三位金融主管部門的決策者不約而同地表示。
各項數據也印證了這個說法。
人民銀行公布的10月金融數據顯示,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實施,內需潛力加快釋放,金融數據趨穩回升,對實體經濟支持服務力度增強,呈現出不少結構性亮點。特別在房地產市場方面,10月份住戶貸款增加1600億元,同比多增1946億元,自今年2月以來首次同比正增長。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3.9%,是自今年2月以來連續8個月下降后首次實現增長。
“隨著消費、服務業、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M1和居民貸款增速等金融數據顯著改善。各種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社會預期持續向好,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李云澤說。
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和步伐一直是全球金融機構關注的話題。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在當天的峰會上,面對來自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的一把手,李云澤肯定地表示。
2002年12月,我國開始實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邁出了金融市場融入全球化的第一步。隨后,中國按照國際標準持續推動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擴大跨境投融資的渠道,金融市場制度與國際標準接軌,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化。
以證券市場為例。在市場開放方面,股票通、債券通、理財通等互聯互通先后成行;機構開放方面,不斷提升外資機構來華展業便利度,已取消外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機構在經營范圍和監管要求上實現國民待遇;產品開放方面,推動A股納入明晟、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指數,納入比例不斷提升。
對此,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德巍表示,外資樂見中國持續開放資本市場及實施經濟轉型,這有助提高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但他也提醒,要持續看到資金重返中國市場,必須看到本土消費市場復蘇。
花旗集團行政總裁范潔恩在峰會上表示,美國總統換屆后將帶來多個不明朗因素。她特別提及新任總統特朗普競選期間對于關稅的表態。但范潔恩強調,提升關稅不會令全球貿易停滯,但或會引發大規模的市場變化,而如果大規模提升關稅,美國的通脹可能再次升溫。瑞銀集團董事長戴赫龍則表示,他不認同打關稅戰。他相信亞洲經濟體可通過不同措施作出應對,以緩和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全球化不會逆轉,但各個區域均會加強區內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