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間,新易盛、天順股份均公告稱,2家公司實際控制人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證券)”等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天順股份實控人還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在市場人士看來,證監會“一口氣”對2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涉嫌違規減持立案調查,釋放了強監管的鮮明態度。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從嚴懲處,維護了市場交易秩序。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3日,年內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對違規減持合計開出141張罰單(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監管措施),涉及違反承諾減持、超比例減持、減持未履行信披義務等行為。
嚴厲打擊各類違規減持
4月份,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提出,“全面完善減持規則體系”,并要求“嚴格規范大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嚴厲打擊各類違規減持”。
5月份,證監會發布實施《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配套規則(以下簡稱“減持新規”),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行為,有效防范繞道減持,維護證券市場秩序。
10月18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強調,減持是股東權利,正常的減持應予以支持,但對違規減持、繞道減持,必須堅決予以處理,責令購回、上繳價差,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監管高壓態勢下,為何依舊有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頂風作案?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看來,主要在于利益驅動、僥幸心理驅使和監管難度趨增三方面。“一些內部人士為了獲取高額回報,不惜冒險進行違規操作,尤其是在預期股價上漲之前提前拋售持有的股份。部分違法者認為自己不會被抓到,或者即便被抓也可以通過各種理由減輕處罰。而且,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技術手段的進步,違規減持的形式變得更加隱蔽復雜,增加了監管工作的難度。”
浙江六和(寧波)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張志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5月份,減持新規發布后,監管部門就強調將持續強化對股東減持行為的監管,嚴厲打擊、從嚴懲處違規減持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秩序。此次“一口氣”對兩起實控人違規減持事件進行立案調查,釋放了強監管的信號。
對“關鍵少數”違規出重拳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從嚴從快查處違規減持行為。一方面,對“關鍵少數”違規減持出重拳。比如,4月份,證監會對中核鈦白實際控制人王某龍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及信披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對王某龍以及中介機構等相關當事方沒收違法所得7753.2萬元,并處以罰款1.57億元,罰沒款合計2.345億元。
另一方面,對違規減持行為從快查處。比如,近岸蛋白2名首發前股東杭州暢遂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淄博璟麗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未遵守“減持股份時提前三個交易日公告”的承諾,在6月26日至7月1日期間減持近岸蛋白首發前股份。7月5日,江蘇證監局對2家企業采取責令購回違規減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今年以來,證監會對違規減持處罰力度加大,有四大特點:高頻多樣、快速反應、懲處加力和打擊精準。”田利輝表示,年內開出的罰單數量龐大,覆蓋了多種類型違規減持行為,反映了監管機構全面整治的決心。
綜合施策實現有效治理
責令購回是減持新規新增的一項行政監管措施。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減持新規實施以來截至12月23日,地方證監局開出11張責令購回違規減持股份的行政監管措施。
“責令購回作為一種有效的糾錯工具,能夠直接糾正違規減持造成的負面影響,恢復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田利輝表示。
談及如何進一步遏制違規減持,張志旺對記者表示,及時、有效和全面的監管及處罰,是最好的遏制辦法。
“要實現對違規減持的有效治理,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既要保持高強度的監管壓力,也要注重長效機制的建設,以構建一個健康穩定的資本市場環境。”田利輝認為,首先,需要繼續優化和完善現有法規,確保所有類型的違規減持都能得到適當的處理,不留監管盲區;其次,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對市場活動的實時監測;最后,也需要定期開展針對大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的培訓,增強其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