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哥倫比亞舉行的WTO爭端解決機制(DSB)例會上,美方再次否決了關于啟動法官遴選程序以填補上訴機構空缺的提案,而且這也是美國第64次否決該提案,至此,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已經足足癱瘓了五年時間。
DSB由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框架下爭端解決機制演變而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的倡導下,GATT爭端解決機制成立了專家組,之后成員國提交至專家組的申訴案件猛增,且各國貿易爭端形式和需求呈現出多樣化態勢,GATT框架下外交屬性的爭端解決機制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此時美國再一次出面與日本、歐盟、韓國等成員展開磋商,最終形成了《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完成了GATT爭端解決機制從權力主導向規則主導的過渡。不僅如此,得益于美國的堅持,WTO爭端解決機制改變了GATT專家組報告“一致同意原則”,轉而采用“反向一致原則”,并通過了在爭端解決機制下設立常設上訴機構等規則。數據顯示,截至目前,DSB圓滿化解了成員間600多宗貿易糾紛風險,有效地維護了國際貿易環境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
WTO爭端解決機制實行雙審制度,即第一審為專家組的初審判決,第二審為上訴機構作出的終審判決。上訴機構一般常設7個法官席位,每位法官一屆任期為四年,可以連任一屆,同時案件審理判決至少由3位法官組成,組員只能來自DSB的常設法官。不同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等其他一些國際組織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票決原則,世貿組織所有成員在協商一致的原則下進行決策,對應的是DSB常設法官遴選也執行協商一致原則,即只有所有成員國全部同意了,遴選結果才算有效,而遇到有上訴機構法官空缺時,則由成員國通過協商一致方式進行補選。
不同于GATT的爭端解決機制實行“一致同意原則”,DSB執行的是“反向一致原則”,前者必須利益相關方的所有人都同意,否則一個人反對就會令判決結果不可通過,后者則是只要有一方贊成,判決結果就可通過。現實生活中,提出請求的一方或者勝訴方都會贊成保障自己訴訟主張與權利實現的判決報告,從而也使得DSB的終審判決能夠自動快捷地執行;不僅如此,DSB還長出了“牙齒”,即對拒不執行終審判決的一方,DSB可以授權另一方進行報復,且與單邊主義措施不同,這種報復具有法律上的合規性和道義上的正當性,符合多邊主義的原則和精神。正是如此,DSB被稱為“WTO皇冠上的明珠”。
然而,就是這一“WTO皇冠上的明珠”,從2017年開始變得暗淡起來。當年,DSB上訴機構中的7位法官里先后有3位任期結束,到次年毛里求斯籍法官第二期任命未獲得全部通過,再到2019年兩名法官任期屆滿以及2020年最后一名法官期滿卸任,其間由于美國的單方面阻撓與否定,新法官的遴選程序始終沒有如期啟動,直至目前DSB上訴機構已是有名無實。
當初美國在世貿組織DSB完善過程中的確發揮了帶頭作用,如今美國卻變成針對DSB的“砸場子”角色。美國對自己行為轉變的解釋是,它對舊的爭端解決體系的運作沒有信心,并指責DSB上訴機構專家存在“越權裁決”。不僅如此,美國還指出,上訴機構法官存在“審理超期”以及“超期服役”等問題。
也許DSB上訴機構及其專家的確存在一些缺陷,但WTO及其DSB一直在貫徹與維護著多邊貿易主義規則是不爭的事實。近些年來,美國在單邊主義之路上越走越遠,逐漸放棄自己原來所倡導與堅持的多邊貿易主義立場。干擾DSB上訴機構法官正常遴選程序,恰恰體現了美國的這種變化。
為了避免因DSB上訴機構癱瘓狀態條件下貿易沖突的激化與升級,歐盟、中國等21個世貿組織成員曾共同發起建立了名為“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MPIA)的過渡性機制,雖取得了一些成果,無奈加入成員并不多,而且MPIA的判決效力只對加入的成員有約束力,作用邊界非常有限。情急之下,第12屆和第13屆WTO成員國部長級會議(MC12、MC13)曾承諾要在2024年之前建立一個全面運作的爭端解決體系,可行至歲末卻不見任何蹤影。雖然有成員提出希望在2026年3月底的第14屆部長級會議(MC14)之前或不遲于該會議達成一攬子協議,但目前看來,前路漫漫,希望非常渺茫。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