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車企高歌猛進之時,合資車企整體卻顯得有些“落寞”。近日,多家合資車企率先發布了2024年銷量數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盡管少數幾家合資車企報告期內實現銷量同比正增長,但大部分合資車企卻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然而,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合資車企仍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通過油電共進、技術協同等戰略穩住陣腳的同時,蓄勢待發,準備在2025年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對于2024年合資車企的表現,受訪人士普遍認為,一方面,由于合資車企向新能源市場的轉型相對緩慢,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較低,使得其在自主品牌和新興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中難以招架,導致其整體銷量出現下滑,市場份額被搶占;另一方面,部分合資車企在新能源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開始陸續推出配備全場景NOA(導航輔助駕駛)的新車型,并加速本地化進程,探索新的合資模式,努力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合資車企在傳統技術領域,如混合動力、整車技術和車輛可靠性等方面,仍保持著一定的優勢。
市場競爭加劇
從已發布的數據來看。盡管銷量有所下滑,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大眾”)仍堅守住了國內合資車企的龍頭寶座,2024年累計銷量165.91萬輛(含奧迪進口車)。其中,大眾品牌92.8萬輛,奧迪品牌61.11萬輛,捷達品牌12.00萬輛。
一汽大眾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汽車市場的劇烈變化,公司積極應對智能網聯、新能源等新技術對行業的深層影響,在自研混動、整車研發、IT系統國產化、營銷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產銷突破28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繼續夯實燃油車市場的領先地位。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大眾”)的銷量較2023年有微幅下滑,但仍達成了120萬輛的銷量成績,此外,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和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的銷量較2023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盡管整體形勢嚴峻,但仍有部分合資車企在2024年實現了銷量同比增長。例如,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豐田”)2024年累計銷量80.02萬輛,連續兩年正增長。其中,電動化車型全年銷量38.46萬輛,同比增長36%,占比達48%;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2024年銷量同比增長8%。
一汽豐田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公司明確了全面響應國家以舊換新號召、全面智混化、全面高端化的“三大戰略”。公司發布了全新進化的IT'STiME2.0智能電混雙擎技術品牌,邁出了全面智混化的新步伐。同時,公司還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國內頂級科技企業強強聯合,共同打造了支持“人、車、家”無縫銜接的汽車智能生態系統。
在過去燃油車占主導的時代,合資車企憑借更先進的技術儲備贏得了不少市場份額。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逐漸提高,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相對滯后,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推出節奏較慢,車型數量較少,導致合資車企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力不足。盡管部分合資車企在新能源市場有所布局,但銷量占比仍然較低。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汽車市場內卷加劇,價格戰愈演愈烈。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合資車企在價格戰上的競爭尤為激烈,部分合資品牌通過降低產品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導致產品成交價區間有所下沉。
吹響“反攻號角”
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合資車企開始加速本地化進程。通過采用本土供應鏈產品、降低采購成本和技術轉讓費成本等方式,合資車企試圖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合資車企也在探索新的合資模式。從傳統的“外資提供產品與技術,中資負責生產與市場”的老合資模式,向重視本地化和供貨鏈創新的新合資模式轉變。這種模式的蝶變,不僅助力了中國汽車產業的進一步飛躍,也為國產品牌走向國際市場打開了新視野。
2024年11月27日,作為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延長上汽大眾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展現出雙方發展合資企業的堅定信心。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基于中國市場開發多款包括純電、插電混動在內的全新車型,持續打造更懂中國市場的好產品。到2030年,公司將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有15款將專為中國市場開發。在燃油車賽道,公司將聚焦油車智能化,而在新能源領域,公司將推出全新的純電車型、增程版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值得關注的是,合資車企也在市場競爭中逐漸穩住了陣腳。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現代”)、上汽通用等合資車企也在全力應對市場挑戰。例如,從2025年開始,北京現代將依托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平臺,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從2026年開始,其將陸續開發出5款新車型,涵蓋純電、增程等動力形式;上汽通用表示,2025年將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全新產品和創新技術”,覆蓋純電、插混、增程等主流類型,全面吹響“反攻號角”。
在面對國內市場壓力的同時,部分合資車企也開始尋求海外市場的機遇。通過擴大出口規模,這些車企實現了銷量的增長和利潤的提升。例如,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達起亞”)在2024年的出口業務,已成為其利潤和銷量增長的主力,而北京現代、長安福特等車企也在戰略轉型中擴大了出口規模。
悅達起亞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公司出口業務穩定增長,出口銷量屢創歷史新高,逐步穩固“內銷外銷齊頭并進”的發展新格局。
此外,合資車企也正逐漸發揮自身優勢,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消費者關注度較高的領域,通過采取本地開發與供應商合作的策略,縮小與自主車企差距。同時,其也在通過自身過硬的技術實力,廣泛的銷售渠道和品牌認知度逐漸贏回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合資車企需要進一步加強在電動化轉型、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強本地化合作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等方面的努力,以應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