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深度】“中國汽車第一城”或將易主!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e公司 韓忠楠2025-01-23 08:24

近日,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唐上興在公開場合透露一組數據: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93.53萬輛,問鼎全國汽車產量第一城。

回溯此前,廣州、上海、長春等地,憑借著深厚的汽車產業基礎,長期雄踞全國城市汽車產量排行榜前列,是當之無愧的“汽車城”。

然而,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大潮,深度改變了產業固有的競爭格局,也讓那些以燃油車為支柱產業的城市日趨落寞。

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深圳、重慶、西安、合肥等城市逐漸崛起,成為新一代的“汽車城”。

“汽車第一城”更迭

盡管2024年的車市競爭異常激烈,但我國的汽車產銷量依然持續領先,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一。

這當中,新能源汽車的貢獻顯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創新高,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

結合深圳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2024年,全國每四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是“深圳造”,深圳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此前三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的角逐,一直在上海、西安、深圳三座城市之間展開。2021年,上海遙遙領先,以63.2萬輛的年產量力壓深圳和西安,甚至超過了上述兩個城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的總和;2022年,西安異軍突起,以101.52萬輛的年產量超過上海,彼時深圳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只有87.47萬輛。

轉折發生在2023年,作為后起之秀的深圳,當年以173.3萬輛的年產量,成功超越了上海和西安。如今,伴隨著2024年各個主要汽車生產城市數據的出爐,深圳已初步坐穩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寶座。

值得關注的是,憑借著不斷攀升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深圳不僅躍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還有望拿下“雙料冠軍”,成為全國汽車產量第一的城市。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城市中,汽車產量前五名分別為廣州、重慶、上海、深圳和長春,產量分別為317.92萬輛、231.79萬輛、215.61萬輛、178.6萬輛、155.8萬輛。其中,廣州已連續五年奪冠。

截至目前,廣州尚未公布2024年的汽車產量數據。但結合前三季度的數據分析,廣州大概率很難超越深圳。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廣州汽車產量179.34萬輛,同比下降20.8%,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4%。

另一位很有潛力的“選手”——重慶,2024年全市汽車產量254.01萬輛,增長9.4%,在總量上也遜于深圳。

業內人士判斷,結合目前的數據,中國汽車第一城的位置,極有可能易主。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汽車城”座次的轉移,與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有關,在汽車產業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過程中,一些城市沒有及時跟上轉型趨勢,而另一部分城市采取了提前布局的措施,大力招商引資,積極投入,實現了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逆襲。

龍頭牽引作用顯著

不止深圳,重慶、合肥、長沙、常州等城市,均在這一輪產業變革之下,憑借著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布局,鞏固了在汽車行業中的地位。

相反,燃油車時代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汽車城”,在產業中的座次排名逐漸“降級”。

這背后,既反映了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此消彼長,也預示著汽車產業以及全國的汽車工業版圖,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汽車城”的崛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顯著,甚至可以深度影響城市周邊的產業鏈。

“以比亞迪為例,它在深圳、西安、長沙的產能布局,對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崔東樹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特征,但通常情況下,頭部企業對當地產業布局的輻射效應是非常突出的。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比亞迪全年產量達到430.41萬輛,同比增長41.34%,創下歷史新高。目前,比亞迪在深圳、西安、長沙、常州、合肥、鄭州、濟南、撫州、南寧、襄陽設有生產基地,這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恰好在近年來實現了快速崛起。

等待出港的比亞迪新能源車

重慶也是典型的依托龍頭企業的“汽車城”。早在2016年,重慶就以315.62萬輛的汽車產量,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彼時,坐落于重慶的長安汽車,是自主品牌銷量冠軍。

但在此后的7年時間里,廣州的汽車產量一直高于重慶。直到最近幾年,賽力斯在業界大放異彩,長安汽車也在轉道新能源汽車,重慶的汽車產量才重拾升勢。

1月20日,重慶市統計局公布最新數據,2024年全市汽車產量254.01萬輛,增長9.4%,其中新能源汽車95.32萬輛,增長90.5%。

據悉,2024年,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6.7%,較上年加快17.4個百分點,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6.7%。

重慶市統計局工業處處長吳丹表示,重慶汽車行業的核心增長因素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主力車型賽力斯問界M7、M9銷售持續火爆,深藍汽車新上市S05和L07車型以及阿維塔07等新車型市場反響良好。

張翔分析,汽車是一個復雜的產業鏈,比亞迪、賽力斯這樣的企業在一方布局,會帶動一系列的供應商,對于深圳、重慶來說,能有效盤活當地的配套產業,進而形成正向循環。

政策+投資驅動

“汽車城”座次排名的“大洗牌”,不止依托于龍頭企業,還與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投資拉動息息相關。

被譽為“風投之城”的合肥,近年來相繼引入了蔚來、比亞迪、大眾安徽落戶合肥,并集聚了國軒高科、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業。

回溯此前,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并不突出。2020年以前,合肥新能源乘用車產量一直徘徊在5萬輛以下。為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合肥市明確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通過一系列政策為相關企業營造更優渥的產業環境。

據悉,近年來,合肥打造了16只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基金,總規模超600億元,核心目標就是為了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構建穩定的金融供給體系。

在產業鏈配套方面,合肥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發布車載類項目20余項,促成了半固態電池、鋰金屬電池、智能座艙芯片等相關產品在合肥落地轉化,就近服務龍頭企業,進而提升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地方政府從頂層設計上為企業提供指引,以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無疑會形成“筑巢引鳳”的效應。

此前,蔚來創始人李斌就曾公開表達過對安徽省及合肥市的感謝。

李斌認為,是安徽省及合肥市把蔚來從重癥監護室搶救回來,讓公司從幼苗成長為小樹,進而有機會成長為大樹甚至一片樹林,這種澆灌和培育,不僅是對蔚來的信任,也是安徽省與合肥市對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創新堅決支持的一種體現。

連鎖效應已顯

汽車產業往往在地方經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是當地GDP的重要貢獻者,還提供著廣闊的就業機會,輻射作用突出。

伴隨著汽車城市格局的變化,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在悄然顯現。

“從某種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是燃油車的替代品,隨著汽車消費需求的變化,各個城市的核心產業出現興衰交替的情況,是自然現象。”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記者,接下來,那些以新能源車產業為主的城市將收獲更高的GDP增速,而以燃油車為主的城市則將遭遇挑戰。

對此,盤和林認為,對于過度依賴燃油車的城市,最好的辦法是主動擁抱新能源車,擁抱電動化和智能化。

“比如上海,在擁有上汽這樣的龍頭企業的同時,也引入了特斯拉。實現了在不同賽道的‘雙向押注’,也會給整個城市的制造業帶來新的活力。”盤和林表示,建議地方政府隨時關注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當地的產業布局,更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趨勢面前,城市本身無法左右自身的興衰。崔東樹認為,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產業鏈天然不同,華東和華南地區更適合發展相關產業,未來上述兩個區域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鎮。

校對:王蔚

責任編輯: 彭勃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